正文 第47章 法則七狼性管理法則——從細節到戰略的強勢執行(8)(1 / 2)

盧平主張國有企業的管理要從繁複走向簡單,去追求簡單的生活,簡單的美,然後使自己快捷地去“反應”外界。盧平直言:“我提倡:‘要把複雜問題簡單化’,就是提倡一種集約、清晰、動態的處事方式。比如,我們進行幹部考核,就是‘三看三不看’:看業績不看表現;看結果不看過程;看功勞不看苦勞。過去我們國企在考核時經常將這些混在一起,弄得很複雜,最後還說不清楚。”經此措施,白沙集團效率大為提高。達到了人盡其才,人適其崗的最佳工作局麵。

因此,要想使你的組織更有效率、更有活力,就必須實行“簡單至上”的管理模式。

人們在生活和實踐中,常常會陷入複雜的陷阱,妨礙了自由的思考,就是因為欠缺簡單。

仔細考察和分析,當今世界最富實力的公司,幾乎都遵循“簡單至上”的原則。如微軟多年來一直做Windows係列辦公軟件,英特爾公司認真做芯片,戴爾做好自己的電腦直銷,美國有線電視致力於滾動新聞的製作和發布。

因此,簡單原則是企業發展壯大的最基本而又最有實效的原則。

可是許多企業並沒有領悟這條“基本原則”,一味追求多元化,盲目貪大求全,一會兒開發房地產,一會兒做手機,最後什麼都做不大,也永遠做不大。

簡單原則是企業發展最基本的原則,同時也是最有威力、最富實效的原則。“簡單是一種美”,“簡單至上”是企業持續成長的法寶,它們應該始終貫穿於企業的經營活動中。

4.營造適者可生存、適者必發展的危機

狼族之所以能夠生存長達千萬年,這與它的適應力是密不可分的。在草原上,它經受著惡劣的生存環境,然而,它卻可以在自然環境和人類的追逼中突圍而出,生存無憂,可見其生存能力之強。

如今,在這個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中,“適者生存”已成為了自然規律,它已經成為企業生存、發展的金科玉律。競爭對企業本身的確是非常慘烈的,但對於這個社會的發展來說卻是有利的,對於企業的進化也是有利的。

適者生存是自然界的法則,所以,適應環境、適應社會就成了一個企業的行為導向。

商場如戰場,在這無休止的廝殺當中,企業要想生存下來,就必須學會適應周圍的環境,找到適合自己的生存法門。物競天擇,優勝劣汰,適者生存。優者不是強者,而是適者!

適者生存是自然界演化的規律,也是人類商業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

每個企業都希望生存,但企業是需要在成長中生存的,這種成長包含了企業規模的擴大和企業競爭力的增強等因素。由於企業是生存於社會環境之中的組織,做強和做大是企業目標的外在形式,而不是企業成長的終極目標。在實踐中,世界上最終生存下來的企業既不是最“大”的企業,更不是所謂最“強”的企業,而是那些“適應”了社會的企業。在關乎生存的問題上,企業的“大”與“強”是相對的,而適應則是絕對的,所以說,要想生存,必先適應。

20世紀50年代初,以美國福特汽車公司為代表的“大規模生產模式”橫掃全球。為學習“規模經濟”的真諦,全世界的企業家都朝聖般的彙集到美國底特律,再把這種最先進的生產模式帶回自己的國家。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豐田汽車的創始人豐田英二也來到底特律。與其他朝聖者不同,他得出的結論是:“大規模生產模式”不適用於日本。後來,豐田英二和在生產製造方麵富有才華的大野耐一創造了“精益生產模式”。我們今天耳熟能詳的“加強供應鏈管理”“做實時化企業”等,最早的思想就是發源於豐田英二的“精益生產模式”。實際上,豐田汽車區別於其他汽車企業的,不是生產什麼汽車,而是生產汽車的方式,正是這種改變了的“福特模式”,使豐田汽車行銷全球。

好的東西固然美妙,但要適合自己才行。隻有理性地分析市場形勢,看準市場需求,化先進的經驗為自己的東西,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生存之道。如果盲目照搬,把別人的經驗當教科書,用他們的“招”來治自己企業的“本”,結果將會怎樣,不證自明。

此外,身處競爭激烈的職場之中,如果僅僅掌握了職業必需的知識和技能是不能在職場上獲得成功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是大自然的法則,隻有具備了獨特的競爭本領,才能勝出。不僅企業要遵循這一法則,在企業中,員工也要遵循這條法則,要向動物學習,學習它們的本領,學習它們的精神實質。如通過學習獵豹、變色龍、駱駝、大雁、大象等動物,引申出應掌握快人一籌的速度、應變能力、負重精神、團隊協作精神和實幹精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