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鄧小平南巡武漢、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發表了重要講話,呼籲經濟改革。此時的薛林華已經今非昔比,頭腦裏已有了捕捉機會的意識,他敏銳地覺察到深圳地產業所具有的潛力。於是,薛林華決定在地產業幹出一番作為。薛林華通過之前積累下來的人脈關係,在短時間內聚集資本,投資地產。
這一次,薛林華成功了。鄧小平南巡後,深圳的地產業大振,薛林華的投資也帶來了成倍的利潤。緊接著,薛林華收購了粵海集團下屬太陽能開發公司80%的股份,成為該公司第一大股東,注冊資金也從原始的100萬元追加至1000萬元。因為有了前期的積累,薛林華辦起了投資谘詢公司,真正的成為一個決定自己飯碗盛什麼飯的人。
對於薛林華來說,如果死守著檢察官的職務,衣食無憂確實可以做到,可是也許一輩子就被拴死在小職員這個位置上了。而對於所有溫州人來說,如果抱著鐵飯碗不放,那麼整個溫州就被拴死在不上不下的境地上了。
當上天沒有給你得天獨厚的資源的時候,實際上就是在暗示你換一種方式去取得成功。這就是溫州人的思維,這就是溫州這個“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小城市能成為全國最富裕的地方的原因。
時至今日,溫州人“當老板”的意識已沿襲了下來,砸不砸碎鐵飯碗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去闖蕩,去做出自己的一番事業,讓自己成為命運的主人。正所謂“不要烏紗要銅板”,與其守著鐵飯碗,不如自己為自己掙飯碗,這就是溫州人的核心思維。“當老板”的觀念已經在溫州人的思維裏打下了深刻的烙印。而對於溫州的年輕人而言,這種自主創業的思想更為強烈。
1983年,在西北大學的校門口,出現了一位補鞋的溫州姑娘。她的生意出奇的好,大學生們都很願意找她補鞋。一些接受正統教育的大學生們對這位補鞋姑娘一半是不理解,一半是同情。
有一天,一位大學生來到她的攤前補鞋,有點可惜地說:“姑娘,你這麼年輕,怎麼不去找份工作,在大庭廣眾之下給人家補鞋,不覺得難堪嗎?”
溫州姑娘隻是細心地補著鞋,並沒有抬頭:“自己掙飯吃,這有什麼難堪的?一個大學生穿著破鞋,這才叫難堪呢!”
大學生有些語塞:“那你以後打算幹什麼?”
“當老板啊,將來我要有自己的鞋店”,姑娘邊說邊把鞋給大學生試穿,試穿後,覺得合適,這讓姑娘開心地說道,“實話告訴你吧,我畢業後也幹過許多工作,但都覺得沒有自己為自己幹實在。這些年補鞋我走過了很多地方,但還是大學校園生意最好,今後我要是開公司也要在大學邊上!”
大學生感到非常驚訝,仔細打量著這個補鞋姑娘,根本無法想象,在她的內心世界會有一個這麼遠大的夢想。
這就是溫州的年輕人,“創業當老板”的意識已經融進了他們的血脈。現在,其他城市的人在提起溫州人時,就會有這樣的說法,溫州人骨子裏就有一根創業的神經,而且這根神經無時無刻不在提醒他們,隻有創業,才會有出路。
創業基因是溫州人致富的基礎,隻要你的血液裏流淌著致富的思想,你的行動就會朝著致富而努力,財富也就在不遠處等著你。要想實現理想,首先要有不做打工仔的想法,要有當元帥的誌向,想想別人能當老板我為什麼不能?這樣,你就會有激情與動力去開創自己的事業了。
當然,創業的時候一定要考慮清楚,結合自身情況做出選擇。
創業的好處有:自主性強,沒有人管你,自己就是自己的老板;想工作時就工作,不想工作時就休息,全憑你對財富的態度;能夠吸收親朋好友加入,與他們一起奮鬥;具有極強的挑戰性,能夠充分發揮一個人的潛能;等等。
創業的壞處有:風險高,收入不穩定,有時候一個月好幾萬,有時候可能會賠上許多錢;身心疲憊,一個人得幹許多人的活,你既是老板,也是打工仔,還是推銷員、財務人員、行政人員、後勤人員等等;工作時間不固定,不管什麼時候,隻要有需要,你就得幹活,沒有下班的概念;在財物投入方麵比較龐大,往往是全部積蓄壓在上麵,損失一點財物都會心疼得不得了;可能會走入法律法規的誤區,從而遭遇失敗等等。
因此,你要認真思考好創業的優缺點,如果你認為自己喜歡幹,而且能夠幹好,與原來從事的工作相比更有誘惑力,社會條件又允許,那麼就不要徘徊,不要過多考慮得失!希望本身就是一種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