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睡得地板,當得老板(2 / 2)

但是,這時的羅雲遠越來越不滿足於五金電料市場中那點微薄的利潤。他在尋求著更大的商機。後來,在一次世界溫州人聯誼會上,羅雲遠得知飛利浦國際照明集團想與國內商家合作建廠,開發中國市場,這令羅雲遠十分動心。於是,通過一個在法國的溫州華人牽線搭橋,他和飛利浦簽下了合同。

接下來,羅雲遠來到廣東中山古鎮這個世界最大的燈飾市場,斥資1000萬元,兼並了當地的一家工廠,憑著當地在原材料、貼近市場等各種有利的資源建起了自己的企業。該企業投入生產後,一年就實現產值2000萬元。

這就是那個曾經吃過苦、挨過餓的溫州人創下的輝煌。

“能做別人不願做的事,能吃別人不能吃的苦,就能掙到別人掙不到的錢”,這是溫商賺錢的經驗之談。

現在溫商在國內及世界各地,仍以“勤勞,能吃苦”為大眾所讚譽。無論天南地北,窮鄉僻壤,都有溫商的足跡,這種能吃苦的精神正是“溫州模式”的重要思想基礎之一。

在西班牙的華僑中,西班牙三E公司總裁王紹基先生算是闖蕩商海的佼佼者之一。當年踏入商海時,他曾經曆了種種艱難、困惑、迷茫、無奈和掙紮。

生於浙江溫州的王紹基是共和國的同齡人,曾在杭州音樂學院和上海音樂學院先後專攻指揮和管弦樂器。1985年他在一個朋友的幫助下到馬德裏謀生。初到西班牙,身上隻有20美元的王紹基做過中餐館洗碗工、跑堂,還到鄰國葡萄牙跑過小買賣。他在一家小小的成衣加工廠裏做熨衣工,度過了一生最困難的時期。擁擠的車間非常簡陋,白天在這裏做工,晚上也在這裏睡覺。沒有床,就睡在從馬路邊撿來的破床墊上。馬德裏的夏天非常炎熱,通風不良的車間氣溫有時高達40℃以上。熨衣工手握滾燙的熨鬥,更是熱得難以忍受。王紹基負責熨燙褲子,半分鍾必須熨燙好一條褲子,這在常人看來,的確是個又苦又累又緊張的工作。但王紹基堅持了下來,而且時常抽空到中國人辦的西班牙語學校學習。在西班牙,語言不通幾乎是所有華僑都遇到過的一個難題。不通當地語言,就等於是個睜眼瞎,更談不上有什麼發展。西班牙語用途很廣,但卻非常難學,尤其是聽和說方麵。西班牙人語速極快,不經過多年的苦學是聽不懂也說不出的。經過苦學苦練,王紹基逐步掌握了西班牙語,為以後的發展打下了必要的基礎。

20世紀90年代初,幾年的苦心經營,王紹基創辦的三E公司已經成為西班牙進口中國商品的主要合作夥伴,而且從2003年起,王紹基又將經商的觸角伸展到新聞媒體方麵,創辦了一家中文報紙《歐華報》,這使他的事業有了更大發展,人生也更加輝煌。

“白天當老板,晚上睡地板”,就是溫商早期創業的真實寫照。正是靠這種精神,他們才能在缺乏資源、沒有政策支持的情況下迅速將企業的規模做強做大。創業階段的吃苦,就是要身體力行,老板自己要多行動、多幹活,這樣既能節約雇人的成本,又能及時了解客戶的需求、市場的行情,更重要的還是能夠磨煉自己的意誌,使得今後能夠以從容不迫的心態去麵對一切商業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