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以坦誠的態度追求金錢(1 / 2)

不一樣的思維:

窮人:我不喜歡談錢,因為錢,人們迷失於這光怪陸離的物欲世界;因為錢,人們喪失了內在良知卻還渾然不覺;還是因為錢,人生價值和人性尊嚴都被當作了犧牲品供奉到了拜金主義的祭壇之上。

溫州人: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坦誠的追求金錢沒什麼可恥的,金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金錢卻又是萬萬不行的。金錢是交換的手段,金錢就是力量,但金錢可用於幹壞事,也可以用於幹好事。

《聖經》上說:愛財是萬惡之源。《佛經》上說:如夢幻虛影,如霧亦如電;一切有無法,當作如是觀。儒家經典說:君子固窮,小人好利;貧乏不能存,此是好消息。這些傳世經典,幾千年來一直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和觀念,影響著人們的創富心——德者樂山,智者樂水,就是無人“樂財”,因此人們大多都羞於談錢,恥於談錢,不屑談錢,看見那些對於金錢抱有過高熱情的人,人們會不留情麵地加以嘲諷甚至鞭笞。

溫商並不這麼看,尤其是在現今社會裏。在溫商眼裏,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單單認為金錢是罪惡之源,不僅是過激的,而且否認了金錢隻是人的工具這一事實——如果它罪惡,那麼罪惡當歸於不正當地謀取和使用金錢的人。這種人往往不敢讓人知道自己喜愛金錢,明著附和人們痛斥金錢,其實一切謀取金錢的行為隻不過是在暗中進行罷了。

在溫商的思想觀念裏,經商、賺錢、做生意沒有什麼可恥的,是天經地義的事。溫商始終相信:“路上紛紛,行人悠悠,載馳載驅,有錢就求。”無論是在過去還是在當代,經商、賺錢、做生意,這種觀念在溫商的思想裏根深蒂固。

由於家境困難,鄭秀康於16歲那年輟學進了一家國營機械廠。經過幾年的努力,聰慧的他很快就成了廠裏的中層領導。盡管大小也算是一個負責人,但微薄的工資仍很難使鄭秀康顧得上他那個小家:愛人身體不好,家中還有兩個孩子,怎麼辦?

溫州人的秉性就是窮則思變。鄭秀康決定拜師學藝,學做皮鞋。老師傅看了看他後搖搖頭:“不學也罷,學起來難哪!我們都招十五六歲的學徒,你都33歲了,學不出來了。”

或許是天賜良機,工廠給鄭秀康安排到了維修車間。工作空閑,正好學做皮鞋,學設計畫圖、劃料、夾包……整整學了45天,1979年9月28日,他自己試做成功了第一雙皮鞋。師傅拿著徒弟的第一雙皮鞋,細細端詳審視良久,滿意地笑了,說了一句:“你真行啊!”從此,鄭秀康開始了做鞋的生涯。

為了購皮料做鞋,鄭秀康夫婦賣了手表、自行車、一時穿不上的衣物,一共賣了240元。不夠,他又去向鄰居和房東借。房東大娘病在床上,雖不富裕,倒還有些積蓄。

房東大娘問:“你借500元,幹什麼呀?”鄭秀康說:“我做皮鞋沒有錢。”大娘說:“把你做的皮鞋給我看看。”鄭秀康把自己做的皮鞋遞了過去,大娘眉眼帶笑:“幾個月沒有見到你,你學會做皮鞋了!好吧,借給你。”大娘慷慨地掏出了幾乎是壓箱底的錢。房東女兒回來和母親吵起來,吵架聲從三樓傳到鄭秀康住的四樓。“你怎麼把錢借給他?他家兩個小孩子,老婆又有病,他把家裏值錢的東西全賣了!做皮鞋做不成,他怎麼還你?”“我看秀康這孩子有出息,是個好孩子!他今兒個不成明兒個成,總有成功的一天,借給他錢,我放心。”這話傳到鄭秀康耳朵裏,他感動地流下了熱淚。鄭秀康下了決心,要把事業做成,不能辜負借錢給他的大娘!

鄭秀康夫婦就在租借來的狹窄的臥室裏,利用床前僅3平方米的空間,開始了他們的創業。每天從早到晚抓住一切空隙做鞋,他一天能做3雙,賺十幾塊,一個月下來就是幾百元錢;這對隻拿51元工資的鄭秀康,無疑是個天文數字!

大好的勢頭讓鄭秀康決定全力投入製鞋。1980年,他向工廠提出停薪留職,把全部精力都用來做鞋。在他家裏這個狹窄的空間,他整整做了5年的鞋,這是他發展鞋業的手工作坊時代。

1985年,國家對於私營企業的經營開始放寬,並發了一個允許個體戶辦廠的文件。這個文件上午剛剛傳達,他下午就去注冊了鴻盛皮鞋廠,並注冊了鴻盛商標。質優價廉的鴻盛皮鞋很快進入了杭州、上海等大城市。隨後他的皮鞋越做越精美,名氣越來越大。到1987年,他的鴻盛皮鞋廠已有了上百名工人。此時的鄭秀康已經完成了他創業旅途的原始資本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