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安是東晉的丞相、政治家,他性格沉靜,臨危不慌亂,得意不忘形,具有溫雅儒將風度,人喻之為諸葛孔明。東晉皇權日益衰落,世家大族把持朝政,出於天下的召喚,在東山隱居多年的謝安出山,時年40歲。
謝安出山時被恒溫任命為司馬,他對將領一個個地親自拜訪,盡力加以撫慰。謝安的弟弟謝萬也很有才氣,年紀輕輕就頗有名氣,氣度卻不如謝安,擅長自我炫耀,時常對將士們擺出一副名士派頭,而不知撫綏部眾。謝安對弟弟的這種做法非常憂慮,經常勸誡說:“你身為元帥,理應經常交接諸將,以取悅部眾之心。像你這樣得意忘形,怎麼能夠成事呢?”
公元376年,孝武帝司馬矅開始親政,謝安先是被任命為尚書仆射兼吏部尚書,與尚書令王彪之一起執掌朝政。數月後,又兼總中書省,實際上總攬了東晉的朝政。麵對這樣的“連跳”,很多人會激動得合不攏嘴、睡不著覺,但謝安沒有得意,沒有被大權在握的喜悅衝昏頭腦,取司馬而代之或是另立傀儡皇帝以挾之,而是以大局為重,不僅調和了東晉內部矛盾,還在淝水之戰中擊敗前秦,此後並北伐奪回了大片領土。
謝安有著運籌帷幄、決勝千裏的大將風度,他指揮的淝水之戰留下很多成語:投鞭斷流、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前線酣戰之時,謝安正與一個朋友在家中下棋。淝水捷報傳來,謝安略看一眼,便放置一邊,繼續與朋友下棋。棋局結束,朋友問及,謝安輕描淡寫地說道:“小兒輩,破大賊。”
越是膚淺的人,越是得意忘形、自命不凡;越是深厚的人,越誠信篤形、保持低調。從謝安連升三級、大戰告捷卻絲毫沒有得意忘形、忘乎所以的經曆中,我們可以看到謝安之所以美譽為“定力天下第一,所以能成天下第一之功”的奧秘所在。
記住,得意隻是生活的點綴,卻不是生活的常態。人可以“得誌”,但切莫“得意”。冷靜地看待自己,淡然地看待成功,這是一種成功者必備的品質,也是能夠保護自己、發展自我、成就自我的秘訣。
慧心物語
當手捧花環、萬人簇擁時,做到矜持低調、不事張揚,得誌而不得意,冷靜地看待自己,淡然地看待成功,這是一種難得的氣度。如此,成功便是恒久和堅實的,這也是支持我們走向成功的最大力量。
004 失意時不要過悲,走出陰霾見光明
上帝是公平公正的,人生有得意也有失意,幾乎每個人都會遇到大大小小的挫折或失敗,這是在所難免的。不可否認,失意會使人不可避免地產生焦慮、煩躁、懊悔等情緒,但是我們切莫因失意忘形。
所謂“失意忘形”,是與“得意忘形”相對應的。“失意忘形”是一種自輕自賤,也可以說是自暴自棄的行為。生活中經常有這樣一些人,他們麵對挫折或失敗不能自拔,結果使自己更加悲觀、消沉,甚至墮落,陷入了抱怨和詛咒命運的怪圈中,自卑自憐地度過一生,毫無作為。
王宏是一位名副其實的“海龜”,他在美國某知名大學修了工程管理課程,以優秀的成績畢業,可謂才華出眾。他畢業回國後,幾乎周圍所有人都看好他的未來,但事實並非如此。為什麼會這樣呢?
原來在求職過程中,王宏希望自己能夠坐上經理類的職位,但是一直未能如願,他隻好勉強在一家化工企業做人力資源主管。王宏覺得待遇太差,內心感到莫大失落,錯誤地認為組織上對他不信任,甚至有負於他。於是,他工作時不是無精打采,就是心不在焉,或者經常拿著電話說個沒完。
這種不敬業的態度嚴重地影響到了王宏的工作質量,所以廠長始終沒有提拔他。而王宏因得不到嘉獎和升遷,便變本加厲地不敬業,鬱悶之餘竟然開始收受個別員工賄賂謊報績效,結果被發現後慘遭開除。
本事例中,王宏的經曆不正是失意忘形、致使災禍的典型案例嗎?的確,人生失意的時候容易失態,心態難以平衡,如此就不知道自己的未來,於是消極和絕望就會乘虛而入,導致失意忘形。無論是對個人、家庭而言,還是對一個單位或社會而言,失意忘形的危害往往大於得意忘形。
一個成功的拳擊運動員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比賽的時候,當你的左眼被打傷時,右眼還得睜得大大的,才能夠看清敵人,也才能夠有機會還手。如果右眼同時閉上,那麼不但右眼也要挨拳,恐怕命都難保!”拳擊是這樣,我們的人生也是這樣,即使遭遇了再不順心的事情,陷入了再糟糕的困境,我們也不應該自怨自艾、悲觀失望,而是要充滿希望地睜大眼睛,想著如何將自己從眼前的不幸中解脫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