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都統製之爭(2 / 2)

那句開場白一出,殿下便熱鬧了起來。

隻聽王黼率先出列:“微臣有事啟奏!”

梁師成望了望趙佶,便道:“將明,請講!”

王黼清了清嗓子,朗聲道:“我大宋天朝,半年多前與女真人互通國書,達成聯盟,一致破遼。今女真人勢如破竹,連克遼地,今已攻下上京。日前,女真人遣使而來,催促我大宋速速出兵,與其南北夾擊,一舉破遼,以雪我大宋百年之恥,以複幽雲十六州,還請官家示下。”

趙佶點了點頭,道:“朕今日亦欲諸位商討此事,依將明之見,何人可掛帥出征?”

王黼急聲道:“臣奏請太師、楚國公、樞密使童道夫為帥,率軍出征伐遼,童道夫撫邊二十年,威震西羌,去年又橫掃江南群寇,武功無人可及,此番若掛帥出征,必定馬到功成!”

趙佶這句話不過是走個過場,誰都知道童貫掛帥是板上釘釘的了,這一點無人可動搖。

趙佶神色一肅,朗聲道:“童道夫,你可敢接此任?”

童貫肅然出列,迎著趙佶一拜:“官家有旨,微臣豈敢不遵!”

趙佶大笑:“很好,朕就命你為宣撫使,率軍十萬,北伐遼人,收複幽雲十六州,壯我我大宋神威,一雪百年之恥!”

童貫神色凝重,慨然道:“臣必不辱使命!”

趙佶又問:“都統製何人?”

都統製是北宋後期,為了統一指揮出征的各路大軍而設置的帶有臨時性質的武官職務,征戰結束即撤銷,相當於戰役總指揮一職,但受主帥節製。

童貫急聲道:“微臣薦舉鄜延路總管、馬軍副都指揮使劉延慶。”

趙皓正在一旁聽得聚精會神,一聽劉延慶三字便急了。要知道曆史上的童貫伐遼都統製是種師道,尚且因為童貫的瞎指揮而失敗,加上種師道本身指揮的局限性,一敗塗地,若是讓劉延慶去,那這仗根本就不用打了,直接投降好了。

他原本的計劃,便是根據曆史伐遼失敗扥教訓,臨行前叮囑種師道一些注意事項,再對童貫施加壓力,要求其作戰指揮務必以種師道為主,以避免伐遼再次失敗。

如今聽得童貫這廝居然舉薦劉延慶,不禁大急,忽的竄了出去,高聲道:“不可,都統製一職,非種太尉不可!”

童貫一見是趙皓,當下便軟了三分,哪裏敢爭辯,當即應道:“種太尉戰功赫赫,精通兵法,亦可勝任此職。”

一旁的王黼,正要駁斥趙皓,聽得童貫這般說,氣得咬牙切齒,卻也無可奈何。

趙佶雖然不懂戰事,但是心中也並非完全沒有一點數,即便趙皓不跳出來,這都統製一職,他心中也是定了種師道的,見得趙皓這一說,便借驢下坡,點了點頭道:“好,那就任命種彝叔為都統製。”

話音剛落,便聽百官隊伍最前頭傳來一聲:“種太尉年事已高,可為副統製,不宜為主!”

這聲音,百官再也熟悉不過,甚至比趙佶的聲音還熟悉,此人便是縱橫宦海、把持朝政數十年的老公相蔡京。

隻見蔡京不緊不慢的走到了大殿正中,朗聲道:“老臣隻長種太尉四歲,雖養尊處優,尚且時常自覺身心疲憊。而種太尉年已古稀,軍旅之行,餐風露宿,車馬顛簸,勞心勞神,精力必然難以維持旺盛之狀態,伐遼之事重大,不可有半點差池,否則便是傾國之災,豈可兒戲?故老臣以為,種太尉身經百戰,精通兵法,可為副統製,輔助都統製及宣帥作戰,但不可為主也!”

種師道眼見得蔡京輕視自己,憤然出列,高聲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種某雖老邁,尚能騎得快馬,開得二石弓!”

蔡京也不爭辯,隻是淡然一笑道:“微臣薦舉一人,足可勝任都統製一職!”

趙皓冷聲道:“滿朝之中,還有誰比種太尉更能勝任此職?”

蔡京大笑,指著趙皓道:“此人遠在天邊,近在眼前,便是你隆德郡公也!”

甚麼?

趙皓瞬間淩亂了。

不隻是趙皓,滿朝文武,齊齊嘩然大亂。

就連坐在龍椅上的趙佶,也滿臉震驚之色。

畢竟,這可是傾國之戰,不比鎮壓梁山叛亂那種小打小鬧。

平梁山賊寇之亂,隻是一萬多兵馬,無關大局,而此次可是十萬禁軍,幾乎是大宋的一半精銳之師。

自太宗趙光義以後,再無宗室統率過如此多的精銳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