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西方哲人說過,成功是沒有標準的。
記得台灣的一位大學校長在新生接待會上問了一個這樣的問題:“同學們,你們快樂嗎?”“快樂!”下麵的同學立即歡呼起來。“好,好,我的話到此結束。”大家驚愕了半天,然後才恍然大悟,頓時掌聲大作。這位頗有風趣的校長其實是很了解學生心理的,也很了解人的心理。他認為人的根本目的是追求快樂,而如果大家都很快樂,自己就不必再掃別人的興了,因此,這位校長的做法很高明。
快樂是一種什麼樣的心境呢?或者說快樂到底是什麼樣子呢?這個問題,也許很難說清楚。但有一點必須肯定,快樂是很主觀的,一個人的快樂他人是看不見的,隻有通過他的表現和行為舉止才有所了解。一個人認為是快樂的事,另一個卻未必認為如此。總之,快樂是很奇怪的,因人而異,因事而異,這種東西很大一部分完全是一種心理上的滿足。
追求快樂是人性之一。哪個人不願自己生活得快樂點?有人說人生來都是痛苦的,哪有快樂可言?我也沒說人生來都是快樂的呀!正因為人生多痛苦,所以追求快樂才是我們應該努力的一個方麵!人生活的根本目的是什麼呢?可以歸根到底是為了“快樂”二字。成功的事業、富足的家產、自我實現……都是為了最終的快樂。快樂是潤滑劑,有了它你的生活將會光滑許多,沒有它你前進的道路上誰能想到又會有多少障礙和阻力?人生至多也不過百年,匆匆之後便成為過客。
快樂的反麵是痛苦。痛苦何來呢?人生來就是要追求快樂的,生來便具有各種欲望。這些需要和欲望應該是得到滿足的,而一旦得不到滿足,當理想和現實之間出現差距時,人的需要便產生了匱乏,也產生了痛苦。痛苦無時不在,無處不有,它像惡魔一樣折磨著我們,企圖使我們拜倒在它的腳下。而人越是痛苦,才越覺得快樂的可貴,才會拚命地去追求快樂。當他得到了新的快樂,新的痛苦又產生了,這樣痛苦是沒有止境的,因為人的欲望更是無止境的。那麼,我們是不是就應該說不去追求快樂了呢?不,快樂是能追求到的,盡管人的欲望無窮,隻要我們能知足,便能常樂。
知足的人即滿足於自我的人,知足者能認識到無止境的欲望和痛苦,於是就幹脆壓抑一些無法實現的欲望,這樣雖然看起來比較殘忍,但它卻減少了更多的痛苦。在能實現的欲望之內,他拚命為之奮鬥,一旦得到了自己的所求,快樂便油然而生,每邁上一個台階,快樂的程度也會邁上一個台階。隻有經常知足,在自我能達到的範圍之內去要求自己,而不是刻意去勉強自己,去強迫自己,而是自覺地知足,心平氣和,去享受獨得之樂。
人生旅程不會是一帆風順的,處處有坎坷、崎嶇,甚至是斷崖。痛苦更是無窮無盡,難道我們非要一味地求苦而將快樂置於身邊而不顧嗎?這是生活的根本目的嗎?不,絕不是。也許有人會說:“不吃苦中苦,哪熬人上人?”那麼,我問什麼才算“人上人”?人與人之間可比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