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律己之心律人,以寬人之心寬己。有時候,我們學會了如何寬容別人,卻忘了如何寬恕自己。
生活在現代的大都市裏,尤其是現在隨著時代競爭的加劇和生活節奏的飛速提高,使得我們不得不適應這一大的趨勢。於是,緊張的工作、沉重的社會周圍環境的壓力,加上時間的寶貴、人與人之間關係的逐漸冷淡,人們在社會上真正的心靈溝通越來越少,老年人與青年人之間的代溝也越來越大。於是,我們當中很多人便覺得生活得很累。覺得生活似乎已失去了活著的目的而顯得有些蒼白和暗淡,以致怨聲載道。其實,我們對“累”可以進行具體的分析。
一種累,的確是工作太忙,休息的時間太少,以致身心疲憊,而感到很累。這種累其實隻需要好好休息休息,減少一點工作時間,多進行點娛樂活動和社交活動,你便覺得很輕鬆,隻要鬆懈下來,你便不會覺得很累。我有一位朋友在三資企業工作,他的情況即是基本如此,因為三資企業的加班費比較高,所以他就連星期天也投入了進去,這樣超負荷的工作使他麵目憔悴。回到家後又得不到妻子的理解,這樣,他總覺得活得很累很累。直到有一天,公司裏組織到外地旅遊,他被同事勉強說服報了名。在旅遊的途中,他不僅得到了充分的休息而且大大激發了他對娛樂活動的興趣,回京沒幾天後,就學會了玩和休息,結果不但工作效率提高了,生活也變得輕鬆愉快!另一種累,完全是心理上的累。這種人本來很樂觀、豁達,對人非常熱情,為人誠實、周到而一絲不苟,辦事非常認真。稍有點過失他就有點過意不去。這種典型的完美主義者,似乎是理想主義者。為了使每件事近乎完美,他必須要比別人付出的更多,這樣下去當然要比別人累。但這還不是其真正的原因。這種人往往對某種東西特別在乎,他感覺付出了很多,當然要求有所回報,這樣他的期望值就比較高。而一旦事不順心,他的內心在期望與實際情況之強大反差下,會感到一種失落感,正因如此,他才覺得很累。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而且也很在乎別人的回報。我們不可能一味地給予別人而不求回報,這樣會引起我們心理上的極大不平衡而覺得很累。人總是帶有某種期望的,這是無可厚非的,但問題是人的期望越大,其失望也就越大,如果我們不會善待自己、保護自己,那麼我們將生活得很累很累。那麼究竟怎樣才能善待自己呢?我想首先要順其自然,不苛求自己,不給自己故意製造壓力。老子曰:“道法自然。”世間惟自然為正道,一件事,我們按它本來的規律去做而不扭曲它的本來麵目,這樣我們豈不得到一種和諧而安寧的心境?特別是那種比較熱情的人,我們更應該冷靜思索一下,我們的熱情是否有點過分?過分的熱情會使人覺得很不自然,有時候讓人覺得很尷尬的,這樣豈不給雙方都造成了心理負擔?其次,我想應多留給自己點空間。人活著是為了什麼呢?是為了父母?為了子女?為了朋友?都不是,他是為了自己的存在而活著的。既然出生和存在是我們所無法選擇的,那麼我們就應該好好善待自己。多留一點空間給自己。我們可以給自己更多的時間去休息、去娛樂、去社交,使自己的身心得到健康而全麵的發展,我們可以給自己更多的時間去獨立思考、獨立生活、獨立體驗自己的存在。而不是將更多的時間投入到繁瑣的家務事情中,也不是將自己獨立的個性依附在別人的肩膀上,這樣的人為他人而生活著,不會不累的。
最後,我們應合理地向別人和社會有所索取。索取是人們生存的最起碼條件,離開了索取,人們將無法生活。我們向社會索取並非沒有理由,因為我們也畢竟為社會做出了很多。公平交易是世間的永恒法則,所有的正義都將根據這個法則來判斷。如果我們一味地給予,那麼人性是不允許的。人總是期待著別人給予回報。如果得不到適當和足夠的回報,人在內心深處會產生一種強烈的心理抵觸情緒,而使周身緊張,造成心理不平衡。其實,每個正常人的生活前提有一條是身心健康。長期的心理不平衡,會使我們的內心衝突加劇,導致心理疾病的發生。所以我們合理索求、要求回報不是什麼不道德的事情,這是為了我們起碼生存的必要條件。
以律己之心律人,以寬人之心寬己。有時候,我們學會了如何寬容別人,而卻忘了如何寬容自己。畢竟,我們自己也非聖賢,我們也會像小孩一樣犯下很多可笑的錯誤,這時對我們來說,就是要寬容自己,不要殘忍地對待自己,畢竟我們還小,小就意味著允許我們犯錯誤,我們還會有機會。總之,善待自己,使自己成為最好的,比善待別人更有重大的意義。我們除了學會律己、寬容別人、成全別人之外,還要學會成全自己、寬容自己、給自己更多的時間和空間,來不斷發展和完善自己。這樣,你才會生活得充實、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