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統年間,正值大亂,戰火連年,民不聊生,很多貧困土地上的人們為了能吃上一口飽飯,開始了逃荒的生涯。
可往哪兒逃呢?山溝溝裏的人沒見過大世麵,聽說村長決定往關東去了,那裏雖然也不太平,可畢竟物產豐富,顧家的老兩口正拿不定主意,老太太忽然想到一件事。
十幾年前,顧老漢上山砍柴的時候遇見一個受重傷的老道,善心一發便把他背回家中救治。好在這老道自己帶著傷藥,不然的話顧老漢一家窮成那樣還真救不了他。
這老道跟著他一家吃糠就鹹菜也不嫌棄,隻是在後來傷好了一些之後,時常去山裏打些野味,或是摘些野菜野果,有時還會弄些草藥回來。
顧老漢沒上過學,這藥材跟醫理記不大住,隻學了些粗淺的治療傷風跑肚的土方,倒是這做飯菜的手藝學了不少,除了他家那幾分地倒是多了一樣營生,那就是村裏紅白喜事總少不了他,鄉裏鄉親的這錢是賺不著,但這油鹽米麵的報酬還是少不了的,生活比從前總算好了些。
顧老漢一直奇怪,一個道士怎麼會做菜做得這麼好,不論什麼食材,即便是糠麵窩頭,隻要是經他手做出來的,也比別人的好吃一萬倍。不過顧老漢奇怪歸奇怪,卻不曾再發問,隻是覺得這個老道似乎本事很大,同時也很神秘。
這一晃半年過去了,老道終於要走了。其實他的傷在三個月前就已經好了,不知是出於什麼目的,他並沒急著走,現在要走了,薛老漢還真有些舍不得。
臨走的時候老道跟顧老漢說,大兄弟,能教的我都教給你了,憑這手藝一時半會兒的你家的生活還能過得去,但這人命大不過天時,哪天要是落了難了,沒地方可去,你就去找我。
顧老漢似懂非懂的應承著,老道附在他耳邊說了一個地址,然後交代他隻要自己記住就好,切莫傳與他人,然後頭也不回的走了。
如今老太太提起,顧老漢才想起這事,然後就打定主意,第二天就帶著老婆兒子去投奔他這位道兄去了。
可是正如這老道所言,這人命大不過天時,現在是革命鬧得正歡的時候,這顧老漢在路上被軍閥強架著入了行伍,自此便和一家人再無相見之日。
好在他提前便把老道留的訊息說給了老太太,老太太眼看救夫無望,再看看自己的倆兒子,狠了狠心,自己個兒便帶著孩子去尋那道人去了。
這一走就是半年,先前老頭兒在的時候,每逢城鎮,顧老漢總能憑著手藝賺點兒盤纏,前邊兒的日子倒是過得比在村裏時還好,隻是後來沒了老頭兒,娘仨就隻能靠要飯了。不過話說回來,要不是老頭兒那點兒做飯的手藝,人家軍閥哪能看得上他這黃土埋了半截的人呢,這都是命。
這娘仨按著老頭兒的交代,一路向西不知走了多遠,就在快要絕望的時候,總算是到了地方,隻是他們實在想不到,在這黃土漫天的地界居然還有這麼一座青山。
爬上山腰,叩開山門,熟人見麵不勝唏噓。說罷了這一路艱辛,老太太咕咚一下給老道跪下了,乞求老道將兩個孩子收作弟子。
老道因為門中規矩,一直不曾有過弟子,仔細一想,這要是等到自己歸天之時還找不到合適的人選,這門派豈不是要斷在自己手裏了,而且這倆孩子還跟自己有著很大的關係,要不是當年自己費心為顧老太太暗地裏費心調理,治好了她的絕育症,她也生不出這對雙生子,想到這裏老道二話不說便同意了老太太的請求。
這一晃又是二十幾年光景,顧老太太的兩個兒子在山上學藝,自己在山下結了草廬,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生活倒也愜意。老道自打收了弟子,也是傾囊相授,輕易不再離山,隻是偶爾去打聽聽顧老頭兒的下落,幾年探聽下來也沒個消息,後來便也放棄了,從此再不下山,更不知道後來鬼子挑起戰爭的消息。
就這麼著日複一日,眼看著三個徒弟,兩個大的已經奔四了,小的那個也已經二十出頭,可這三個弟子沒有一個符合繼承者的要求,老道最近一直為這個問題煩惱著。
為什麼呢?原來這山門規矩,隻有身懷異寶的弟子方能修煉這門內不傳之秘《饕心訣》。
這身懷異寶並不是說跟賈寶玉似的生下來就帶著寶貝,而是由奇遇造就,而奇遇往往在降妖除魔的過程中才能遇到,隻是這些年戰火不斷,就連這妖魔鬼怪也怕這炮火流彈,一時之間再難遇到,於是老道反複思量之下,最終做了一個艱難的決定。
這天,他把那倆兄弟叫到身邊說,為師大限將至,你倆的基礎都打得差不多了,差的是火候,從今天起你倆便下山修行吧。不過你們要記住,走的時候一起走,到了大些的城鎮便分開,靠著你們的廚藝,在城裏賺些盤纏,這走多遠都是不怕的。你們這一路一定要扶危濟困,同時一路打聽哪裏有妖魔出沒,如果遇到了就去降服,然後帶回來見我。但是切記,不論能不能遇到,三年之內一定要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