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世篇 楔子(2 / 3)

兄弟二人遵從師命,拜托師父照看老母,便動身下山去了。隻是老道沒想到,這最小的徒弟不知從哪裏聽到了日軍侵華的消息,一腔熱血沸騰,更在老道的嚴加看守下,偷了鎮門之寶的菜刀偷溜下山打鬼子去了,老道發現之後很是生氣,這菜刀身上可是帶著不傳之秘的,隻是不知道後來又為什麼一笑置之了。

三年時間眨眼而至,老大顧盡忠如期而至,隻是老二顧盡孝卻不見人影,老道問起時,顧盡忠一臉的憤慨。

原來這兄弟二人分開之後,顧盡忠便按著師命,在城鎮時做廚子,在鄉野時做道士,一路遍訪名山大川,走過無數名城,足跡遍布大半個中國。這一路不知做了多少救死扶傷的好事,卻始終沒遇見過妖魔作亂之事,倒是跟別派的同道論道的事情做了不少,修為也是精進一層,見識也愈加廣博,江湖中也多了許多朋友。

而顧盡孝卻不同,開始的時候,他也跟著老大在城裏給人當廚子,準備賺些盤纏,兄弟倆住在一起,卻不在同一座酒樓,早上分開,晚上見麵。有一晚老二回來告訴大哥,說他加入了國軍,想要臨陣殺敵,報效國門,老大知道後也不反對,心想著這也是熱血男兒應做之事,要不是知道自己淡然的性格實在不適合從軍,他自己都想到戰場上一灑熱血了,畢竟這小鬼子可恨得緊。

後來,這三師弟也下山來了,還拿著門中至寶,跟老大在中部的一個村子裏見過麵。這老三姓葉,為人堅貞,有誌向,而且聰穎絕倫,雖說沒有血緣,可這顧氏兄弟卻一直把他當親弟弟看待。

這師兄弟二人見麵自然要絮叨絮叨,顧盡忠本能的以為既然老三拿著寶刀下山,自然是經過師父同意的,也就不再問及此事,二人所談自然少不了這戰場殺敵的故事。此時老三已經手底下數千兄弟,而且有了個“菜刀將軍”的外號。

傾談之間,老大才知道,這老三下山跟老二有著莫大關係,隻不過二人跟的隊伍卻不是同一個,隻是顧盡忠為人忠厚,不曉得政治的奧妙,一廂情願的以為雖然這小師弟跟自家兄弟不在一個隊伍,但是現在雙方合作,理應不會兵戎相見,心下倒是寬慰,心說這打鬼子跟著誰打不是打呢。

這絮叨一夜,二人便各奔前程去了。顧盡忠一路都在掐算時間,眼看著就快到了師父交代的日子,他決定去找老二,然後結伴回山。誰知老二現在已身居高位,並且有了家室,門中本不禁婚娶,隻是他百般借口,不願回山。老大還不死心,表麵上說要自己回去,暗地裏卻多方打聽,想要知道老二不願回去的真正理由。

這一打聽卻讓老大差點氣死,原來老二所屬的隊伍不守信義,對小師弟的隊伍進行了圍剿,小師弟跟隨軍中將領前去談判,被老二和他的主子給扣押了。

顧盡忠心想,這老二怎能如此的不念舊情,俗話說兩軍交戰不斬來使,何況那還是你小師弟呢,你怎麼能把他給扣了呢?想到這裏,便打算找老二理論。

老二倒也光棍,承認了扣押小師弟的事情,隻是跟老大解釋,一則這是上頭的命令,二來是想讓小師弟迷途知返,跟著他一起打天下,這樣好歹有個照應。

顧盡忠心想,這小師弟性格堅貞,恐怕這變節的事他是說什麼也做不出來的,更何況民間的評價也是小師弟的隊伍名聲要好得多,於是便問老二,說這小師弟要是不同意怎麼辦?

顧盡孝表示,就算他不同意,最多就是多關些時日,有他照看著,沒人能傷害他,他也是不想兄弟之間有一天在戰場上相見。老大一聽,琢磨著好像也有些道理,而且自己也沒有好的辦法,姑且信他吧。

這一晚老二在家中設宴,讓妻子孩子都來認他這大伯,顧盡忠雖然性子淡泊,但這暖融融的親情還是十分的受用,這弟媳也是大戶人家,知書達禮,孩子也教的規矩,更重要的是不知道什麼時候,老二居然把老娘也接了過來,老大看在心裏十分的歡喜,不免多喝了幾杯。隻是他這一覺醒來,發現居然已經在火車上了,整個車廂就他跟一個勤務兵,勤務兵告訴顧盡忠,說是奉顧將軍之命把他帶到西北重鎮,並奉上書信一封。

顧盡忠看罷書信,憤然把它撕碎往空中一揚,不過有沒有辦法,誠如信中所說,距離師父交代回山的日子已經不多了,他雖然忠厚,卻不傻,他知道這是兄弟怕他攪和了跟老三之間那點兒事,隻是他想不明白,這血濃於水的兄弟,你至於跟你親大哥下藥嗎?

不過這下藥的事情,他卻不曾跟老道說起,隻把前麵的事情交代了,老道歎了口氣,說這都是命啊,盡孝來接你母親的時候我在閉關,不過他給我留了書信,說是接你母親享清福去了,想來應該得有快兩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