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璿點頭為答,虛明緩步離去,隨著耳邊腳步聲漸漸消失,楊璿心中哀道:“又是一年了,師父,我何時才能學到上乘功夫呢......”
轉眼到了夏時,寺中僧人舞棍弄棒,喊鬥聲呼呼而出,以棍擊地之聲震天動地,宛如龍吟大澤,虎嘯山川。加之屋內悶熱,楊璿更是煩躁不堪,摸下床來,坐在蒲團上,想要練功,誰知那棍棒之聲鏗鏘有力,不絕於耳,棍風梭梭,楊璿不勝心之向往,也不願練功,推開禪門,沿聲源順路過去。
大雄寶殿前,少林一千弟子,黃衫僧衣,列陣而動,棍棒在手,口中一呼,急出一招,僧侶雙臂青筋暴起,肌膚已被曬成青銅色,眼神中卻無殺意,有的卻是祥和、溫暖與善良。殿台上,虛明方丈左臂垂下,右手握住佛珠,豎掌於胸前,七名長老跟在其後,白眉順著臉廓長下,一雙深眼,也是佛珠在手,立於大殿之上。
長老之後,十八名灰布僧杉,白襪布鞋的壯年僧人分列左右,雙掌合十,胸肌甚實,好似護法。
楊璿驚歎不已,一千棍棒擊鬥之勢,如排山倒海,看得楊璿如癡如醉,不由得心道:“嘖嘖,師父若是教我這等神功,該有多好。”抬頭向上望去,見虛明一副不怒自威的神情,忙低下頭,心道:“我還是回去練功罷,偷偷跑出來,莫不要被師父看到。”
楊璿忽覺身後有異,回頭見五六名僧人也在隨自己看著此等盛況,楊璿忙問:“師兄,不知今天是甚麼日子,寺內如此盛重。”
一名僧人道:“師弟,你入寺已久,怎會不知今天為何日?”
楊璿摸摸頭道:“我確實不知,還請師兄告知。”
那僧人道:“曽年六月十九,觀世音菩薩反出塵世,手裏楊枝,浩浩紅蓮,為諸佛所憐憫,佛祖所動容,是為觀世音菩薩入佛門之日,故每逢此日,寺內便要令主武弟子列觀世音青燈古陣,使少林棍法,謹記菩薩善行。”
楊璿叨念道:“觀音菩薩出家日......”隨後又道:“主武?難道寺內還有不學武功的嗎?“
僧人道:“拳勇一類乃是末技,練武不過是為了達到收心斂性、屏慮入定的目的,或可強身健體、延年益壽,出家之人卻不著重於此,是以誦經不濟之僧眾,去為練武,似我等僧眾,見書則喜,見經則誦,當為主文弟子。”
楊璿聽罷,心中怔怔地道:“師父不會是看重我念書誦經罷......若是這樣,那我......如何學得武功......”
楊璿搖搖頭,試圖阻止自己亂想,道了一聲謝,忙一路小跑回房,坐在蒲團上,念經練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