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章流金歲月(1)(1 / 2)

許多人覺得楊麻的書和他一樣陌生,但真的看起楊麻著的書,都會因平淡中所閃現出的思想火花所驚歎,有一種“於無聲處聽驚雷”的感覺。其實,神奇往往就孕育於平凡之中,撇開了許多華麗的詞藻和篇章,沒有竭盡聲嘶的呼喊,樸實的字裏行間卻讓人於平淡中見神奇,於質樸中見深刻,通過綿延在詞語中那些觸手可及的真實,悄悄地把讀者帶到了那一種境界,令人從報紙和電視機返回書本,從狂熱的生活返回從容的閑暇,從放蕩揮霍中返回冥想回憶,從強烈的感覺返回寧靜的思考,從技巧返回思想,從趨炎附勢返回溫良謙和,從虛張浮誇返回中庸平和。英國著名思想家格瑞姆·沃拉斯曾經告訴人們:“你的心靈裏有偉大的力量,如果你能發現和利用這些力量,你就會明白,你所有的夢想和憧憬都能變成現實。”生命的意義不在向外的尋取,而在向內的建立。看過楊麻著的書的人,了解楊麻的人總會感歎於楊麻的睿智和深刻,不是像許多人那樣發些無謂的感歎和淺薄的悲傷,而是把所有的思索都指向其內部,總是把我們引到思想的身旁!

在楊麻的辦公室裏,永遠充滿著書香。一生窮盡知識與真理的楊麻,幾個滿滿當當的大書櫃,收藏他軍旅至今的所學,所藏,所感,隨意翻開一本書,都有楊麻的一番心血,其中不乏顏色泛黃的,輕輕打開,墨香撲麵而來。楊麻今年55歲,壯實的身材,挺直的腰板,為人熱情爽朗;言談舉止中,既有出口成章的學者風度,又處處透露出一份軍人的剛毅。

1947年秋天,楊麻出生在陸豐一個農民家庭,剛剛來到這個世界上,家裏窮得什麼都沒有,連給他穿的衣服都沒有,母親隻好找了一塊破麻片把他圍了起來,他的名字就這樣和最初伴著他生命的東西聯係起來。聽母親講,那時他洗澡隻能用一片斷裂的破缸盛水。楊麻並沒有拒絕世界對他這般貧困的迎接,但家裏人養不活他,甚至動過把他扔到廟裏的念頭。應該說,新中國的成立給了他新生,讓他讀上了書,也從此改變了他這如巨潮驚濤的生命河流。

解放後,楊麻讀了六年書,並做過一段時間的民辦教師,團支部書記。1965年,對於楊麻來說,無疑是人生新的起點。剛滿18歲的楊麻,被縣裏作重點培養對象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並積極響黨的號召,踴躍報名參軍,成為了人民解放軍的驍勇之師42軍的一名光榮的戰士。那個時代的農村青年,夢寐以求的理想道路在楊麻麵前拓開,從此,他開始了長達21年的軍旅生涯。

青春身軀中總是充滿著熱血和激情。在部隊中,楊麻一直都是連隊裏的訓練尖子。他參加抗旱,挑水擔上坡摔壞過腰,到了醫院治療不幾天他又偷偷地跑了回來;跪在水田裏插秧磨爛了膝蓋。他那樸實的執著,拚命一般的奮鬥精神使他成為全軍赫赫有名的戰士標兵。源於內心中的那一份熱血和忠誠,楊麻很快就當上了班長、指導員、營副指導員。

1979年春,麵對越南這個忍無可忍的“小兄弟”負義無理的要求和挑釁,熱愛和平的中國人民被迫作出一個無奈的選擇,發出了醒獅憤怒的吼聲。楊麻還在回家探親路上的時候,他的家人就收到了他部隊發來的加急電報,要楊麻緊急返回部隊集結,開赴邊防前線。這一下可讓楊麻的家人擔心得不得了。“軍令如山倒”,當楊麻回到家裏看到電報時,連夜就打好了背包,還來不及讓分別多時的家人把他再次地細看,第二天早上就踏上了返回部隊的歸途。在這幾乎是生離死別般的告別時,鋼鐵一般的軍人也幾乎掉下眼淚來。但“自古忠孝兩難全”,我堂堂中華豈能讓外夷欺負?“英勇非無淚,不灑親人前。男兒七尺軀,願為祖國捐。”就這樣,楊麻走上了對越作戰硝煙彌漫的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