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5章寸心皆春草(3)(1 / 2)

華僑城小學原是農場辦的子弟小學,隻有一棟簡陋的石頭房子,幼兒園則設在工業廠房裏。千頭萬緒,陶興文首先抓基礎建設。他積極爭取華僑城建設指揮部的支持,籌措資金,累積投入8,000多萬元,用於興建中小學、幼兒園校舍,使學校的教學設施教學設備達到國家一級水平,他說:“我們瞄準了世界先進水平,搞出來的東西幾十年後都不會落後。”接下來的事情很多,需要大刀闊斧地整頓領導班子,整頓教師隊伍,聘請有名望、有能力的校長、優秀教師。經過幾年的努力,華僑城中小學、幼兒園完成了從農村型向城市型的轉變,完成了從傳統向現代教學方式的轉變。華僑城建設指揮部重視教育,把教育作為華僑城投資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被評為“南粵尊師重教先進單位”;華僑城中學原來高考“剃光頭”,到1995年升學率高達100%,大專上線率達88%;華僑城小學成為第一批廣東省一級一類小學;華僑城幼兒園1993年一次通過全年評估成為一級一類幼兒園。在他的支持下建立的深圳市第一家國際幼教中心,也因聘請了一流幼教專家、配備了優秀教師和足夠的保育人員而蜚聲市內外。深圳市乃至外地的家長都願意把孩子送到這裏養育並接受初步的外語、文化知識訓練。陶興文全身心地投入,探索普教幼教規律,積累了成功的經驗,也享受著新的成功喜悅。

1995年10月,他的工作崗位又有新的變化。華僑城集團領導決定陶興文擔任華僑城工會主席,恢複其副廳級待遇。工會工作對陶興文是全新的領域,特區工會與內地工會又有諸多的不同,如何在特區環境中把企業工會辦出特色,成為陶興文的新追求。

經濟特區合資、合作企業多,私人老板多,職工的權益要靠政府,另一方麵要依靠工會。陶興文緊緊抓住維護職工權益這個關鍵環節,把華僑城工會辦成了職工之家。他提出的指導思想是“維護職工權益,壯大工會實力”。華僑城職工都曉得:“有困難,找工會。”

在工作實踐中陶興文受到了這樣的啟發:“工會的活力在於積極參與企業的經濟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為此,陶興文在動員各級工會支持企業發展的同時,把華僑城職工業餘文化體育生活搞得有聲有色、豐富多彩。他說:“華僑城職工文化體育活動,一是上水平、上規模、上檔次,二是舍得投入。”列舉華僑城職工文化體育活動的盛況,陶興文如數家珍。在“世界之窗”舉辦六千人規模的華僑城運動會閉幕式威武雄壯、精彩紛呈,充分展示企業形象和職工精神風貌;在華僑城杯健美操比賽中擊敗了省隊,囊括團體和單項冠軍;組織27支代表隊參加的華僑城龍舟比賽;舉行350多名選手參加的職工文藝大賽,組織全國職工演講比賽、98、99全國健身小姐大賽和全國公路輪滑大賽等等。

陶興文坦言:“舉辦一次運動會,一人發一套服裝,一人發一雙鞋子。打一場籃球,每人發一套服裝,吃一頓飯。這麼高的投入要有經濟實力才行。工會隻是伸手要錢就什麼事情也幹不成。”懂經營善管理的陶興文為工會興辦了一批企業。他轉讓了原來工會辦的一些小商店、照相館、書店等,著手創辦了有規模、有檔次的公司,如體育中心有限公司、廣告公司、生物技術開發公司等。體育中心有限公司設有網球場、遊泳場等體育設施,為職工提供了一流的體育活動場報,雖然場地檔次高、收費也高,但職工們卻願意來消費,而且吸引了不少深圳市其他單位的人員前來消費;與北京中亞廣告公司合辦的廣告公司,客戶很多,生意忙不過來。在深圳這一塊改革開放的熱土上,陶興文正如魚得水,用自己的卓識和慧眼又開拓了一番不平凡的事業!

依靠自己的艱苦奮鬥,陶興文在深圳特區開辟了工作的新天地,做成了一番新的事業,比起剛剛來到深圳的時光,他個人收入也增加了,生活條件也改善了許多,但是他沒有醉心去追求金錢,也沒有沉湎於物質享受,而進一步把自己融合於社會,在黨和人民安排的崗位上,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他說:“我長期從事理論研究,長時間做高校教師,具有一定的知識優勢。我要發揮這個優勢,在工作之餘多研究問題,多發表作品,通過精神產品,繼續對社會產生積極影響。”這些年來,有了空餘時間就坐在電腦前,著書立說。1998年,他的著作《雲南人》出版發行。這本書通過分析雲南特殊的地理和人文環境對雲南人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生活方式的影響,以及由此形成的優勢、劣勢,既表達了對父老鄉親的深厚情誼,也意在引起父老鄉親的深刻思考,從轉變觀念提高素質做起,改變雲南經濟欠發達的落後麵貌。雲南省委一位領導在批示中指出:“這是一本飽含著對雲南人民深情的書,對全省幹部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具是一本很好的讀物,建議縣級領導培訓班每人發一本”。此書一出,很快銷售一空,深受讀者們好評,先後再版,仍然供不應求。一些縣委書記在省委黨校幹部讀書班上讀了這本書,就為全縣科級幹部每人買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