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有人說的那樣,我是最適合當教師的人。我最成功的事業也是培養人、教育人。”陶興文自豪地說。他的話實實在在具有深刻的內涵。在陶興文涉足的幾乎所有教育層次,從研究生教育,普通高校本科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到中小學幼兒教育,從職工幹部培訓到在職研究生班,幾乎在每一個層次,陶興文都有一番探索,都有一番作為。
1984年8月,陶興文積極爭取湖北省委、省政府的支持,特別是多次給省委領導寫信,論述多層次辦學的重要性。在關廣富書記的直接過問之下,他和武漢大學經濟係教師武新木主持創辦了民辦湖北經濟管理大學。陶興文說:“多年的經曆和研究,使我感到我國經濟落後文化落後,關鍵是人員素質低。看到許多孩子在高考中考分很高卻落了榜,看到家長希望讓孩子繼續求學深造的迫切心情,感到應該擔負起一種責任,決心投入這項事業。”他一麵完成中南財經大學擔負的教學和行政任務,一方麵主持湖北經濟管理大學的創辦和管理,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
以湖北省社會科學聯合會的名義主辦的這所湖北經濟管理大學,當時一無經費,二無校舍,三無教師。他們沒要國家一分錢,從湖北省社會科學聯合會借了2萬元開始辦學;沒有校舍,就借用武漢鍋爐廠的大禮堂、武漢軍區和物資部駐湖北03單位的空閑房屋;沒有教師,就借用武漢幾所大學的教師兼課。1984年9月學校一次招生3,260人,此後數年每年招生的人數都在2,000人以上。他和湖北省社會科學聯合會派來的計建中副校長頂住社會上的各種議論和非難,克服數不清的各種困難,把這所學校越辦越火。他們把學校的學費結餘用來購買土地,建校舍,經過幾年的發展,學校不僅有了自己的教學樓,還建設了學生宿舍。如今的湖北經濟管理大學,與後來湖北經濟管理大學成立的湖北成人教育學院、長江職業技術學院,已經是在校學生1萬5千人的規範化高等學院,畢業生已經超過10萬人。湖北經濟管理大學大學的領導和老人,都忘不了陶興文這個學校的創始人。陶興文回憶起以往的歲月,他感慨地說:“那時候我們一門心思是辦好一所大學,為求學者提供一個深造的地方,根本就沒有考慮個人要獲得什麼。我在學校一共領取過120元的交通補助費,沒有領過一分錢的工資或報酬。我想到的是如何回報社會,回報國家和人民”
。湖北經濟管理大學的辦學模式也很有特色,學校的性質定位於“高等教學自學考試助學單位”。學生入學不考試,經過輔導助學後參加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委員會組織的統一自學考試,合格者方能獲得大學畢業證書。學校起初設立工業經濟、商業經濟和會計等三個專業,後來陸續增設統計學、建築設計、計算機、裝潢設計,廣告等專業,培養社會急需的人才。學校成立後立即得到社會各界的支持和歡迎,招收的學生中,相當一部分是經曆過上山下鄉已成為各條戰線骨幹的青年人。一些貧困家庭賣掉準備過年宰殺的肥豬,賣掉建房用的木材跋山涉水送子女前來報名。談到這些,陶興文十分激動。他為學校立下了一個規則,不在這些孩子身上賺錢。學校全日製學生每人每學期收費300元,夜大每學期收費180元,維持最低限度開支,主要精力投放到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方麵。鑒於這所學校有固定的校舍、有穩定的師資隊伍,教學質量穩定,湖北省自學考試委員會把6門課程的交給學校自己組織考試。1996年,學校交由湖北省教育廳管理。辦學19年來,已經有來自24個省市的10萬畢業生走上了工作崗位。目前,在湖北省直機關、武漢市直機關、各地市黨政機關工作人員及大型企業廠長經理中,許多人都是湖北管理大學的學生。時任教育部副部長的何東昌同誌三次考察湖北教育工作的時,對這所民辦學校的辦學成就給予了高度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