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這個以經濟發達聞名的城市中,現代人追逐潮流而缺乏獨立思考的特性,浮躁的功利心態越來越為躁動。一個人,一個城市倘若沒有起碼的精神的滋潤,則會導致靈魂的失重與缺鈣,成為所謂精神的侏儒,沒有思考,沒有方向。如果我們一味熱衷於名利的角逐而放棄了自己的獨立思考,如果的一窩蜂醉心於終端產品的開發而不願從事相對冷清的基礎課題研究,如果整個社會都這樣浮躁、功利、無序,那就會像一架旋轉得過快而又執行了錯誤的指令的機器,遲早會散架。在楊麻的內心中,總有那份忠誠的危機感和責任感。當別人生活在和平環境裏為自己的利益苦苦冥想的時候,楊麻卻上帶著自己的戰士上了前線打仗,在別人在看破世事處心積慮賺錢生財的時候,楊麻卻在埋頭寫書。麵對理解或不理解、欽佩或輕蔑、讚許或嘲笑,楊麻隻期待人們讀了他的書之後,說句公道話。
深圳市的一位基層幹部讀了他的《領導幹部五十忌》一書後,對作者說:“我原以為這種理論書籍一定很枯燥,想不到翻開這本書後,竟在不知不覺中一口氣就讀完了,收益不少,回味無窮。”
陸豐縣的一位青年讀者讀完《領導藝術五十能》後,給作者寫了一封熱情洋溢的信,他說:“讀你的書是一種享受,道理講得清楚,但又不深奧。我們的領導幹部,如果都能象你書中所說的那樣去做,就太好了。”中宣部宣傳局副局長、《黨建》雜誌社社長戴舟,評價楊麻的這種寫作模式是對哲學理論著作創作的一個有益的嚐試;他讚揚作者這種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探索精神。
風格是人格的另一種表現形式,楊麻的著作風格大體和他的個性一樣,是嚴謹深刻的,像一個平易近人的和藹長者。平實的語言,張弛有度的結構以及雍容大度的胸懷,他對中國社會現實的熟悉了解,以及對潮流的發展的敏銳眼光;廣闊的視野,寬廣的胸懷,還有他對馬克思唯物主義和共產主義觀點很好的駕馭,形成了楊麻獨特的文風。
寫文章與做事和做人與做官,對楊麻來說,沒有任何區別,楊麻的著說充滿了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新時代精神。他在其中傾注了自己的不倦追求,體現了自己對社會現實的深切關注,從中,還反映了他做官勤政為民的精神境界和謙恭博愛的豁達胸懷。讀楊麻的著作,我們首先感受到的是樸實無華的語言環境和貼近生活和工作的一字一句,時不時會感受到現在身為南山區黨校常務副校長楊麻在觸及社會和時代的“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國事家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楊麻工作勤勉,待人謙和,他多次被評為全省優秀黨員和教育工作者。
一二百萬字的著述,這些數字或可描繪楊麻生命和思想的坐標圖。年過天命之年的楊麻八小時之外,仍然埋頭寫作,不厭不倦,無怨無悔,就如古人所雲:“學問須時時拈掇,乃時時受用,縱無人講,亦須去尋人講。”
在楊麻的心中,早就已種下了他作為一名共產黨人和教育者的追求和使命,他總會有不衰竭的動力,正因為如此,無論在他浴血奮戰的戎馬生涯,還是蘸血寫人生的宣傳教育生涯,楊麻的歲月無愧於共和國藍天下這一片金色的陽光,無愧於自己這熱血澎湃的流金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