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是全世界最年輕的大都市,年輕的城市擁有全世界最眾多的年輕市民群體。
沒有人去挑剔城市的第一批設計者,責問他們為什麼設計了這麼豐富的少年人學習活動場所,設計了如此完美的老年人休閑運動的地方,卻單單給青年人留下一張白紙,難道是冥冥中要讓覃炳庚來畫上這幅圖畫?
覃炳庚真的沒有用他手上的筆,畫上哪怕一劃,深圳市青年學院廣場中央安放著一尊潔白的無題雕塑,好似一張緩緩展開的空白畫卷,蘊藏著無限深意。
1990年10月,覃炳庚開始他的第二次創業,隻身到深圳市組建團校。既然是創業、是在白紙上畫畫,當然得艱苦奮鬥。他把在一塊長滿野草的沼澤地上規劃學校藍圖、騎著自行車風裏雨裏跑建製、爭撥款作為最起碼的工作並樂此不疲。直到1993年,團校建起了自己的校舍,並經批準正式成立深圳青年學院。他覺得工作才剛剛開始。覃炳庚有了一個實踐“道”與“業”相融的平台。
覃炳庚希望把學院建設成為青年人的學堂,傳道授業,不拘一格。他在《深圳青年學院文集》的序言中寫道:“青年學院是青年人的學堂,她將使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職務、不同職業、不同工種以及不同工作時間的人都能在這所學院裏找到學習深造的機會,無論他是幹部還是工人,是白領階層還是打工仔,是有職業還是無職業!”
1994年秋天,深圳青年學院以超前的眼光,與上海交通大學合作開辦了中國第一批MBA碩士生班。彼其時也,MBA碩士在國內猶如鳳毛麟角。
他提倡辦學市場化,根據市場需求開設課程、聘用教授、招錄學生。青年學院無論是專業設置,還是教學管理,都體現著市場化原則。學院的20多個專業,分屬社會、經濟、金融、商貿、管理、文化藝術、語言、實用技能等領域。看起來這也有點兒功利的味道,但是,當很多名校一些曲高和寡的專業,學生畢業即是失業的嚴峻事實擺在眼前時,我們不得不警覺覃炳庚的深謀遠慮。
他主張借助外腦辦學,先後與上海交大、北京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香港城市大學、澳門科技大學、加拿大戴爾特國際商學院、美國中央城大學、澳洲格林威治大學等國內外院校合作,八年來共培養碩士、博士生600多人,其他層次的人才20000多人,形成了大專、本科、碩士、博士等多層次的教育格局。直到現在,我們一些內地大學才恍然大悟,四處“獵頭”,是不是太晚了點?
覃炳庚建立起的教學和行政管理隊伍小而精,學院實行課程聘任製等方式,為青年學院師資建設提供了特殊、良好的條件,為深圳青年學院聚集了一大批國內外知名專家和學者。即如近年來,博鼇論壇兩任秘書長張祥、龍永圖就先後為青年學院學生做過專題學術報告。
覃炳庚率領青年學院從團幹部培訓這個範圍走了出來,從辦職業技能培訓班,到與國內外各高校合作,邀請外國同行到中國教學和送中國學生到外國學習,再到注冊中外合作教育機構,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成果。無論是全外教英語培訓,還是由外國MBA導師授課的MBA課程,都是國內領先的辦學方式。2003年8月,由共青團中央主辦、深圳青年學院承辦的越南青年幹部首期高級研修班在深的各項學習和考察活動,取得了十分完滿的成功。覃炳庚自豪地說,能有機會承擔國家援外培訓的項目,是青年學院的光榮,也是深圳青年學院走向更廣泛的國際合作、打造中國青年教育品牌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