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給農民辦實事,辦正事。假話空話我不說,說了也沒用,農民會罵你,自己也丟臉,丟人格。”李高揚說,“我在農村當過知青,知道農民的苦。我總想為農民多做什麼,總因為未能為農民做點什麼感到羞愧。”
“李隊長能辦事,”農民說,“我們需要什麼,他就為我們辦什麼。雖然在些事他辦不了,但他心裏有我們,有情有意,這就夠了。”
在中國,也許農民是最講實惠也最知道感恩的一個階層。工作隊離村時,農民為他們舉行一個歡送會。會上村支書潘桐深了一首專門讚揚李高揚的山歌,代表農民對他最樸實的謝意!
農村基層的鍛練大大提高了李高揚的政冶思想水平、政策水平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水平。而作為一位共產黨人與知識分子的使命感與責任感也將他錘練得更為成熟與老練!
1993年,李高揚作為深圳寶安撤縣建區後第一個調入的處級幹部,先後在寶安區政府辦、宣傳部、文聯、黨校、電大任職。新的環境新的工作給了他新的活力,也為他發揮個人的潛能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1998年7月,李高揚開始出任寶安黨校常務副校長,負責全麵主持黨校的日常管理工作。藝術的敏感和創新精神、成熟的政治思想以及豐富的經驗的結合相得益彰,使李高揚在這一新天地中縱橫馳騁,開創了一番新的事業。
寶安黨校是三塊牌子(寶安區委黨校、寶安廣播電視大學、寶安區行政學校)一套人馬,多功能、多學科的學校,既要負責全區黨員幹部和公務員的培訓、輪訓,又要承擔黨校電大的學曆教育,各項工作極其錯綜複雜。麵對困難,李高揚迎難而上,把握時代脈搏,團結領導班子成員,齊謀策略,銳意進取,在寶安區黨校在教學管理上,一方麵始終貫徹中共中央黨校的教育方針和基本任務,一方麵以開拓創新的精神與時俱進地推地黨校教育事業的發展;一手抓輪訓和培訓黨員領導幹部,一手抓學曆教育,也許李高揚親自設計的寶安黨校的校徽更能表現出他的工作思路:“中共深圳市寶安區委黨校與深圳市寶安廣播電視大學是實行統一行政管理的”合二而一“的多功能學校,校徽必須把二者巧妙地糅合在一起考慮設計,不但給人一種簡煉而鮮明的視覺形象效果,而且既要包含黨校與電大的普遍意義,又要包含寶安特色的含義。”其用黨徽的鐮刀斧頭給予適當變形處理,並導以深紅色,放在整個徽標的前麵中間稍上的位置。用字母的巧妙組合,形成了具有很強的信息表達能力的發射塔與塔基,在發射塔與塔基之間為空白的半圓形,喻為早上的太陽,塔除了突出黨校的中心主導地位外還可象征科學的高峰,塔基又可變作一本書狀。象征黨校、電大均為培養中青年幹部、青年知識技術人才的基地知識技術人才的基地,為他們攀登科技知識高峰提供條件。
以培養黨員領導幹部和理論幹部為首要任務,努力培訓提高黨政企幹部隊伍素質,輪訓和培訓黨員領導幹部,培養黨的理論隊伍,是黨校的首要任務。根據時代發展以改革的需要,李高揚帶領黨校的教職員工們緊緊圍繞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條件下“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這個根本問題,以江澤民同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大力加強全區黨員幹部和理論骨幹的輪訓培訓力度,為寶安區建設好一支不僅有知識、懂業務、勝任本職工作,而且忠誠於馬克思主義、堅持走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會治黨治政的高素質領導幹部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