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3章激情高揚寫春秋(2)(1 / 1)

來到肇慶師專的李高揚在這從1978年到1987年一呆就是10年。

在肇慶師專學習期間,李高揚憑著一股子韌勁,在知識的海洋縱橫馳騁,畢業後他又以優異的成績留校任教,先後擔任政史係教師、校團委宣傳部長、樓團委書記,並兼任校大學生文學社指導、校書法協會指導。在肇慶師專,李高揚做事率性、率真的個性經及他創造性的工作能力得到了很好的磨練。

1985年,肇慶師專決定與茂名石油公司搞一個合作項目,旨在學校為石油公司培訓學生,石油公司給學校提供民用煤氣。學校先後派了兩撥子人前去聯係,都因為處種原因而未能談成。後來校長指名派了李高揚。李高揚二話沒說接過了這個難題。經過一個星期細致而艱苦的工作,李高揚終於把一份協議書送到了校長的手裏。

1984年到1986年,為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經省政府批準,肇慶師專在原有的基礎上籌辦綜合性實用型大學--西江大學。因為學校有些熱門的專業沒條件開設、有些開設了的專業由於師資力量不足辦得不是很好。根據這種情況,李高揚經過與廣東、湖北、上海等地高校磋商,給學校遞交了一份20多頁紙的辦學意見書,提出了“聯合辦學”的新觀念。意見書上李高揚詳細闡述了“聯合辦學”的背景條件、良好前景、可行性和辦學設想。這意見很快得到了學校領導的首肯並付諸實施。第一個合作單位是武漢建築專科學校。學校派李高揚前往商談,工作進展十分順利,很快就簽訂了合作協議,在西江大學辦成了建築係,接著李高揚又促成了與華中紡織學院聯辦紡織專業--這種新辦學舉措後來得到了廣東省教育廳的認可和推廣。

由於西江大學的發展急需引進人才充實學校教隊伍。李高揚被委以重任,到省外引進人才。在短短的幾個月時間中,他在幾個省十多所高校來回穿梭,從華中工學院、鋼鐵學院、湖北藝術學院等高校引進了七八位緊缺人才,大大充實了學校師資力量。值得一提的是吳漢民。此人原來是湖北省黃石市第三中學副校長,很有才學,教學理論和教學方法都很有一套,曾出過3本專著。肇慶師專把他引進來後,經過充分考察,擬把他提撥為副校長。而當時有傳言說他在文化大革命中當過紅衛兵的頭頭,為慎重起見,組織上曾兩次派人往吳漢民工作過的單位調查,但材料卻一直無法落實。為解決學校急需用人的難題,李高揚再一次受校長之托與學校人事處的同事一起前往調查。經過耐心細致的工作,終於摸清了情況,澄清了事實,使吳漢民得到了提撥。

本來兢兢業業地做好工作是每一個幹部的本分,但問題是李高揚當時隻是學校共青團幹部,這些工作都不在他的職責範圍內,而這些本不是他管的事,他卻做得比管這些事的同誌好。這就難免抬來一些同誌的誤解和妒忌,特別是後來相當一段時間裏,李高揚經常經手或參與起草校、黨辦的文件,這更引起了一些妒忌賢能的人的冷言冷語說他“愛出風頭”、“狼子野心”等等。

麵對別人的冷言冷語甚至中傷,李高揚卻是胸懷坦蕩,他並無意與誰競爭,也不會妨礙了誰的升遷。清者自清,濁者自濁,凡事都要求腳踏實地去做,不馳於空想,不鶩於虛聲,不陷於名利,而惟以求真的態度作踏實的工夫,無愧於已,無愧於人民--這是李高揚一貫的做事風格。在當時許多人都不知道李高揚跟校長李民有一個君子之約:

在肇慶師專籌建西江大學之際,省團委給學校發函商調李高揚上調省團委工作。李民校長考慮到學校處於發展起步的艱難時期,特別需要肯吃苦,有開拓精神,能辦實事的幹部,於是對他極力挽留。在這種情況下,李高揚與李民私底下達成協議,約定等事情告一段落,就立即放他去省團委。當一切工作都順利地接近尾聲的時候,李民特別興奮,在家宴請李高揚和學校人事處長黃庚華小慶賀。也許長期勞累,也許是過於激動,李民在舉杯時突發腦中風,後雖經挽救醫療,但卻留下半癱,喪失記憶能力,說話含糊不清。因為校長李民的病,李高揚上調省團委之事被耽擱了下來,但這至少說明了李高揚的一切工作並無所謂的“野心”。

1987年李高揚調入肇慶市委傳部工作,先後擔任宣傳科長、外宣科長、外宣辦副主任、市委講師副團長兼宣傳部理論科長。期間他執筆完成了《外商專家在廣東o肇慶卷》。1990年,作為下鄉工作的工作隊長,李高揚奉命帶8個工作組去雲浮縣搞社會主義教育。而在他所蹲點的高村鎮高林村,他更為當地的農民群眾辦了幾件實在事:第一件事是為村裏辦起了農民文化室和黨員活動室;第二件事是利用自己跟西江大學還有點關係,發動西江大學給村小學捐桌椅,改善了村小學的辦學條件;第三件事是幫助農民脫貧致富,請來西江大學生物學教授給農民傳授種蘑菇,給當地農民造福。另外,李高揚還爭取縣、市農委在高村規劃建設千畝示範良種田,發動農民集資興辦小水電站。由於工作突出,“社教”結束時,李高揚被評為先進工作隊長--全肇慶當時取得此種殊榮的人隻有兩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