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5章激情高揚寫春秋(4)(1 / 2)

辦教育,全麵提高教師的素質是根本,而教育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李高揚深明此理,在黨校與時俱進的發展進程中,他緊抓教員的素質提高與再學習,除了在校內舉行各種業務技能學習,分期分批讓絕大多數教職工到澳洲、南韓、新加坡、香港等地參觀學習外,更設立了獎教、獎研基金,對教研有成果、學習有提高的教職工給予獎勵。通過這些舉措,使學校逐步形成了濃厚的學術研究氛圍,培養了一批能挑大梁的學者教授,更出版了一批學術專著。

同時,經過李高揚多年的努力,更建設了一所適應時代發展、實現硬件和軟件現代化、教學設備齊全,生活服務設施配套,適應寶安區發展需要的黨校。現在寶安學校除建起了新的教學辦公大樓外,更擁有了衛星地麵接收站,點對點視頻多功能課室、多媒體電教演播廳,建成了校園網絡係統,實現了腦報名以及ISDN遠程實時麵授教學。此外學校還與港台商辦起了兩間工廠,自辦了招待所,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使黨校辦學條件和教職工福利都有了一定的提高。

出色的辦學效績使寶安黨校名聲鵲起,揚名在外,引來了不少省內外同行前來參觀取經:省、市委黨校和市電大多次在寶安區召開現場會,推廣寶安黨校的辦學經驗;在2001年和2003年兩次全國城市縣區黨校工作會上,寶安黨校作了經驗介紹;大連、武漢、南京、福建、上海等地的黨校先後前來參觀;最引以為榮的是,連朝鮮勞動黨中央黨校、越南國家行政學院都不遠萬裏前來參觀考察,廣州第一軍醫大學還聘李高揚為兼職客座政治教授。

有道是“小車不倒隻管推”在寶安黨校發展的曆程之中,每一步都滲透了李高揚的理念與為人的風格,他的創新的精神以及他永遠進取的意誌。

在深圳這個以經濟發達聞名的城市中,現代人追逐名利而缺乏獨立思考的特性,浮躁的功利心態越來越為躁動。一個人,一個城市徜若沒有起碼的精神的滋潤則會導致靈魂的失重與缺鈣成為所謂精神的侏儒,沒有思考,沒有方向。如果我們一味熱衷於名利的角逐而放棄了自己的獨立思考,如果的一窩蜂醉心於終端產品的開發而不願從事相對冷清的基礎課題研究,如果整個社會都這樣浮躁、功利、無序,那就會像一架旋轉得過快而又執行了錯誤的指令的機器,遲早會散架。置身於深圳這個經濟發達的商業城市,李高揚卻能做到“無絲竹之亂耳,無應酬之勞形”,在餘業時間中他潛心於筆耕,醉心於丹青,並頗有建樹。除了擔任黨校常務副校長之外,李高揚還擔任著《求是與探求》主編、寶安區文聯副主席、廣東省黨校係統哲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廣東省書法協會會員、泰中藝術協會顧問等職務。

風格是人格的另一種表現形式,李高揚的著作與書法的風格大體和他的個性一樣,泰然有度,嚴謹而生動。站在中國改革開放最前沿的經濟特區,李高揚用他冷靜的理性、深刻的目光以及共產黨人的那一份時代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寫下了《特區城市化進程與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實施依法治國方略,促進寶安區兩個文明建設的健康發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必須全麵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外來勞務工教育取向調查報告》等文章,以平實的語言,張弛有度的結構以及雍容大度的胸懷,高揚著共產黨人先進文化的旗幟。他對中國社會現實的熟悉了解,以及對潮流的發展的敏銳眼光;廣闊的視野,寬廣的胸懷,還有他對馬克思唯物主義和共產主義觀點很好的駕馭,形成了李高揚獨特的文風。

而李高揚在書法上的造諧更為深厚:

1997年10月,在寶安區直屬機關“金秋文體書法比賽”中榮獲第一名。

1999年6月,《行楷條幅》作品在北京中國美術館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