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文韜——學治國用人之道 (1)(1 / 3)

本卷從十二個方麵闡述了治國用人之道,特別重視要在政治上戰勝敵人,對政治與軍事的相互關係也作了精辟的論述。作為君主要熱愛臣子,熱愛自己的人民;以禮待人,禮賢下士,隨時注意提升自己的修養;以仁義治理天下,使天下有才能的人都來歸附;處理政事的時候要深謀遠慮,為下一步作好打算;選擇人才的時候要從多方麵考查,選擇名副其實的人才,考查其能力強弱,給予其適當的職位;賞罰分明,做到“賞貴信,罰貴必”;最後就是要做到料敵虛實,明察戰機,使自己的國家更加強盛。

文師第一:情同而親合,親合而事生之

源深而水流,水流而魚生之,情也;根深而木長,木長而實生之,情也;君子情同而親合,親合而事生之,情也。

文王將田,史編布卜①曰:“田於渭陽,將大得焉。非龍非螭,非虎非羆,兆得公侯②,天遺汝師。以之佐昌,施及三王。”

文王曰:“兆致是乎?”

史編曰:“編之太祖史疇,為禹占,得皋陶③,兆比於此。”

文王乃齋三日,乘田車,駕田馬,田於渭陽,卒見太公,坐茅以漁。

文王勞而問之曰:“子樂漁邪?”

太公曰:“臣聞君子樂得其誌。小人樂得其事。今吾漁,甚有似也。”

文王曰:“何謂其有似也?”

太公曰:“釣有三權:祿等以權,死等以權,官等以權。夫釣以求得也,其情深,可以觀大矣。”

文王曰:“願聞其情。”

太公曰:“源深而水流,水流而魚生之,情也;根深而木長,木長而實生之,情也;君子情同而親合,親合而事生之,情也。言語應對者,情之飾也;言至情者,事之極也。今臣言至情不諱,君其惡之乎?”

文王曰:“惟仁人能受直諫,不惡至情。何為其然?”

太公曰:“緡④微餌明,小魚食之;緡調餌香,中魚食之;緡隆餌豐,大魚食之。夫魚食其餌,乃牽於緡;人食其祿,乃服於君。故以餌取魚,魚可殺;以祿取人,人可竭;以家取國,國可拔;以國取天下,天下可畢⑤。嗚呼!曼曼綿綿⑥,其聚必散;嘿嘿昧昧⑦,其光必遠。微哉!聖人之德,誘乎獨見。樂哉!聖人之慮,各歸其次,而樹斂焉。”

文王曰:“樹斂若何,而天下歸之?”

太公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則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則失天下。天有時,地有財,能與人共之者,仁也;仁之所在,天下歸之。免人之死,解人之難,救人之患,濟人之急者,德也;德之所在,天下歸之。與人同憂同樂,同好同惡者,義也;義之所在,天下赴之。凡人惡死而樂生,好德而歸利,能生利者,道也;道之所在,天下歸之。”

文王再拜曰:“允⑧哉!敢不受天之詔命乎!”乃載與俱歸,立為師。

①史編布卜:史,官職名,先秦時主要掌管記事、祭祀及占卜諸項事務。編,人名。布卜,占卜。

②兆:預兆。公侯:古代爵位的名稱,五等爵位中的第一等稱為公,第二等稱為侯。

③皋陶(ɡāo yáo):傳說中東夷族的領袖,在舜時曾主管刑獄,後來又輔佐大禹。

④緡(mín):釣絲。

⑤畢:都、全部,此處意為取得。

⑥曼曼綿綿:曼曼,通“漫漫”,指幅員遼闊。綿綿,意為持續長久。

⑦嘿嘿昧昧:嘿嘿,通“默默”,指寂然無聲。昧昧,昏暗不明的樣子,此處意為淳厚隱晦,不顯露於外。

⑧允:誠然,信然。

周文王要去打獵,一個名叫編的史官為他占卜後說:“您這次在渭水北邊打獵,就會有重大的收獲。這次收獲的不是龍,不是螭,不是虎,也不是熊。卦象顯示的是您會得到一位公侯。他是上天賜給您的老師,有了他的輔佐,您的大業將日益昌盛,並惠及您的子孫。”

文王說:“卦象預兆真的是這樣嗎?”

這個叫編的史官回答說:“我的遠祖史疇曾經為大禹占卜過,結果他見到了皋陶。那次的征兆與今天的非常相似。”

於是文王齋戒三天,然後乘著獵車,駕著獵馬,到渭水北岸打獵,見到了正坐在長滿茅草的河岸邊釣魚的太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