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東漢後,中國大地戰亂不休達三百多年,國家紛亂,諸侯割據。北朝的楊堅利用外戚的權勢奪得朝柄,登基稱帝,建立了隋朝。
為了實現國家統一,楊堅登基後,在開皇七年先滅梁,然後下詔書伐陳。開皇九年,楊堅大軍揮師南下,滅亡了割據南方的陳,統一中國,終結了東漢末年以來三百年的分裂局麵。當時琉球群島俯首稱臣,歸降隋朝,突厥可汗更是頂禮膜拜,稱楊堅為“聖人可汗”,表示願為藩屬,永世歸順。長期的混戰局麵終於結束,各地的蠻夷部落也被隋文帝征服,中國又回到和平的年代。
隋朝建立後,隋文帝精心治理,使隋朝迅速強大起來。雖然國家富裕了,但隋文帝沒有和其他人一樣開始奢華享樂。他告誡太子楊勇:“自古帝王,奢侈便不久矣,爾要厲行節儉。”楊堅在前朝做輔政大臣時便力主打擊奢淫,並且成效極為明顯,以至於當時大眾的服裝多為布帛,從不用綾羅綢緞,飾帶也隻用銅鐵骨角,沒有用金玉的。他稱帝後,更是表示“犬馬服玩,不得獻上”。比如布袋送幹薑,綢袋裝香料,都被斥為糟蹋之舉。隋文帝始終秉承“常節儉,重民心”的原則,立誌於治理政事,杜絕奢侈,平時飲食也不過一葷,所乘、所穿、所住極盡簡陋。他的妃子也衣著樸素,身上沒有很多華麗的配飾。《資治通鑒》中曾評價楊堅:“其自奉養,務為儉素,乘輿禦物,故弊者隨宜補用;自非享宴,所食不過一肉;後宮皆服浣濯之衣。”有一次宮內有人患痢疾,需配製止痢藥,藥方中有胡椒粉一兩,宮中竟然都找不到。還有一次,隋文帝要用一條編織成的衣領,宮中竟然也沒有。
此外,隋文帝還整頓吏治,製定官吏的考核製度,對廉官良吏賜帛贈田,晉級加官,布告天下,實行獎勵;對貪官汙吏則嚴加懲處。隋文帝秘密派人監視百官的行為,有時甚至暗中派人向一些官吏行賄試探他們,這些官吏一旦受賄就立即被處死。隋文帝執法嚴明,有一次,他發現兒子楊俊生活奢侈,大造宮室,大怒,立即下令將楊俊關了起來。大臣楊素進諫說處罰太重了,文帝卻說:“皇子與百姓同罪同罰,如果不這樣的話,豈不是要再立一個皇子律了嗎?”楊堅的這一舉措,使豪強官吏不敢過分作惡,官吏貪汙行為也大大減少,有利於百姓休養生息。
隋文帝也非常關心他的百姓。他聽說災民沒有飯吃,就三個月不再吃葷,表示要和災民同甘共苦。他將北方饑民遷移到較為富庶的洛陽就食,命令侍衛不準驅趕、威嚇百姓。有一次,他在遷移的路上看到一群老人、婦孺,便主動牽馬讓路,善言撫慰。在道路崎嶇的地方,他還命身旁人幫助災民挑擔。
在政治方麵,隋文帝進行了一係列的改革,他創立了三省六部製(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一套組織嚴密的中央官製),鞏固了中央集權。
在經濟方麵,隋文帝下令開通漕渠,著名的廣通渠至此開通,漕運得到了輝煌發展。
隋文帝在位期間,突厥和契丹不斷侵擾中原。為了讓國內人民休養生息,隋文帝曾經三次修築長城,鞏固北邊的防禦線。隋文帝對突厥進行分化和打擊,導致突厥最後分裂為東西兩部。東突厥因為無法和隋朝抗衡,漸漸地采取了和緩政策,後來接受了隋朝的管轄;而西突厥由於已經無法對抗隋朝,選擇了向西發展。
身為人君,就要為自己的百姓考慮,維持天下太平,解決紛爭,任用賢才,杜絕奸佞,這樣才會受到百姓的擁護,國家才能強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