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請你也來“秀”一口(下)(2)(2 / 3)

父親沒有說讓老師如何照顧自己的孩子,而采取另一種對策向老現表達這種心情,最後我們才明白,父親那頓訓斥是一個假象,目的是能讓孩子引起老師的憐憫。

3、鑒言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這是一句古語,但對於論辯者來說,它是一條名言,以假象掩護就更能在暗中達到自己的目的,這真是一個奇妙的方法。

(十)聲情秀

1、題解

成功的論辯不僅憑借鋒利的言辭,縝密的思維,鏗鏘有力的語調,還常常需要激情,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對方及觀眾的血液裏,令其沸騰。利用較強的表演手法,較美的文字語言,較深的感情,一句話,靠感情戰勝對方的手法就是論辯的聲情感染秀。

2、技巧

(1)要把情緒感染與理性思辯結合起來。如果單一地或偏重於運用情緒感染,會使人感到缺少力度,無法喚起人們深刻的理性思索。

(2)聲情感染秀,一般說來,都是在講到具體例證,可是講到某個支持自己論點的故事時較為常用。所以,這故事本身要首先感動自己,論辯前要反複體會,醞釀感情。

(3)要掌握語氣,聲調及節奏。因為為激動時往往情緒失控,節奏紊亂,聲調失控,這樣毫無疑問是對自己不利的。

有一天,一位老態龍鍾的女人來找林肯,哭訴自己被欺侮的經過。這位夫人原是獨立戰爭時期一位烈士的遺孀,每月靠撫恤金來維持風燭殘年。前不久,出納員競要她先交出一筆手續費才能領錢,而這筆手續費竟高達撫恤金的一半,這分明是敲詐勒索。素有修養的林肯聽完老婦人的傾訴後,怒不可遏,他安慰老人,答應一定幫助她打這個沒有事件證據的官司,因為那個出納員是用口頭勒索的。

法庭開庭後,原告因證據不足,被告矢口否認,情況顯然不妙。輪到林肯發言,幾百雙眼睛盯著他,看他有無辦法扭轉局勢。

林肯沒有陳述案情和老人的不幸,而是首先用抑揚頓挫的嗓音,把聽眾引入美國獨立戰爭的回憶,他兩眼噙滿淚花,用真摯的感情述說革命前美國人民所遭受的深重苦難,述說革命誌士在冰天雪地裏戰鬥,為澆灌“自由之樹”而流盡最後一滴血。突然間,他情緒激動了,言詞猶如夾槍帶劍,直指向那位企圖勒索遺孀的出納員。最後,他以巧妙的設問,作出令人怦然心動的結論:

“現在,事實已成了陳跡,1776年的英雄早已長眠於黃泉,可是,他們那衰老而可憐的遺孀,還在我們麵前,要求代為申訴。不消說,這位老夫人從前也是一位美麗的少女,曾經有過幸福愉快的家庭生活,不過,她犧牲了一切,而變得貧困無依,不得不向受著革命先烈爭取來自由的我們請求援助和保護。試問,我們能熟視無睹嗎?”

一個設問,嘎然而止,在場的人眼圈泛紅,為老夫人拋一把同情之淚。有的跺腳捶胸,撲過去要撕扯被告;有的當場解囊捐款。在聽眾的一致要求下,法庭通過了保護烈士遺孀不受勒索的判決。

3、鑒言

請記住:西方人講求理性,也講求情感,而中國人更注意情感,那麼,聲情秀極為有用。

(十一)投石秀

1、題解

這是一句成語,原意先投出一塊石探探路。然後再繼續向前走,後來比喻做某件事前進行分析,小規模向前試探一下。在論辯中,投石問路是指先對對手進行火力偵察,了解其實力和論辯方法,然後再大規模反攻。

2、技巧

(1)投石問路秀的重點是“投石”,如何“投石”?要掌握好時間、地點、方式,要先設計好一個方案,然後再進行實施。

(2)“投石”的目的是“問路”,是為了偵察對手的實力及可能進行的論辯方法。所以,心中一定要有個目標,最後要達到什麼樣的效果。

(3)投石問路除論辯外,還可以在其他場合,如日常交際中應用,特別是求借、求愛等需要別人幫助時,更是一個較強的辦法,它可以免除你陷入尷尬局麵。

宋朝宰相韓佗胄,一生性好招攬結交高士名流。有一天,他剛把著名文人葉水心請到,門官忽然遞進來一張名片,上麵寫著“葉水心求見”。客人們一聽,都知道來了一個冒牌貨。韓佗胄也有了打算,便吩咐門官:“請葉水心進來”。

冒牌的葉水心進來了,年紀甚輕,一副窮酸相。韓佗胄首先向他提到幾篇文章,都是葉水心中進士時的卷子。那人不慌不忙地說:“這些,都是我年輕時的習作,後來已經修改了。”接著,就把修改的地方朗誦給大家聽,客人們聽罷,都感到驚奇:因為他所作的修改,的確要比原作高明。

韓佗胄甚是愛才,此時已經改變當場揭穿騙局的打算,便留下年輕人吃飯,並且拿了一些古畫來,請他題詞。他毫不推讓,欣然命筆,立即成篇,題得頗為高妙、精當。韓佗胄和客人們越發驚奇,競連真正的葉水心也有點坐立不安了。

這時候,韓佗胄悄悄地對年輕人說:“我這兒正坐著真葉水心,難道天下真有兩個葉水心麼?”年輕人也低聲回答:“像葉水心這樣的文人,天下有的是,你要幾鬥有幾鬥,要幾車有幾車。可是我今天要不是冒充他的名頭,你不見得讓我進來。我實在是不得已而為之。我叫陳讜,是個無名小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