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阿嬌史料記載(上)(1 / 3)

【家世淵源】  陳氏,大漢孝武陳皇後,是中國漢朝孝武皇帝劉徹的原配妻子。這對夫妻血緣上是姑表親。

《漢武故事》記載,陳氏小名阿嬌,後世人多喜稱之為‘陳阿嬌’。

陳氏是西漢帝室貴胄:漢文帝是她外公,漢孝文皇後竇氏是她外婆,漢景帝是她舅舅,漢武帝是她表兄弟兼丈夫。

陳後的父親是世襲堂邑侯陳午,卒於公元前129年。初代堂邑侯陳嬰原本是楚將,項羽死後投降劉邦,後來平定丹陽地區的壯息作亂得以封侯六百戶,後世繁衍增加為一千八百戶。堂邑在今天的江蘇六合。

《漢書·高祖功臣表》:堂邑安侯陳嬰,以自定東陽為將,屬楚項梁,為楚柱國。四歲,項羽死,屬漢,定豫章、浙江,都漸,定自為王壯息,侯,六百戶。複相楚元王十二年。

陳後的母親是漢景帝劉啟的唯一的同母姐姐館陶長公主劉嫖,是當時朝廷中舉足輕重的人物,卒於公元前116年。

陳後有兩個兄弟,長兄陳季須繼承堂邑侯,封戶依舊為一千八百戶。次兄陳蟜,漢景帝年間作為公主幼子,得封隆慮侯,《史記》封四千一百二十六戶,《漢書》封一萬五千戶,陳蟜尚漢景帝女隆慮公主,後來國除,隆慮侯財產封戶盡歸其妻隆慮公主所有。

陳後的外祖母竇太後,本來是漢文帝為代王時的姬妾。《漢書·外戚傳》:“代王王後生四男,先代王未入立為帝而王後卒,及代王為帝後,王後所生四男更病死。文帝立數月,公卿請立太子,而竇姬男最長,立為太子。”

【金屋藏嬌】  景帝的薄皇後無出。由於沒有嫡子,景帝最初遵照‘立長’的傳統立自己的庶長子劉榮為太子。劉嫖希望自己的女兒陳阿嬌能成為漢朝皇後,就想把女兒許給太子劉榮。不料遭劉榮生母栗姬無禮拒絕。館陶長公主震怒,遂起廢太子之心

是時,膠東王劉徹的生母王娡隻是景帝後宮裏一個地位普通的‘美人’。然而王美人聰敏世故,一發現有機可乘立刻屈意迎合、百般討好館陶長公主,為自己的兒子謀奪太子之位。

一日,館陶長公主抱著劉徹問:“徹兒長大了要討媳婦嗎?”膠東王劉徹說:“要啊。”長公主於是指著左右宮女侍女百多人問劉徹想要哪個,劉徹都說不要。最後長公主指著自己的女兒陳阿嬌問:“那阿嬌好不好呢?”劉徹於是就笑著回答說:“好啊!如果能娶阿嬌做妻子,我會造一個金屋子給她住。”這就是成語金屋藏嬌的由來。

此典故載於漢·班固《漢武故事》:“帝以乙酉年七月七日生於猗蘭殿。年四歲,立為膠東王。數歲,長公主嫖抱置膝上,問曰:‘兒欲得婦不?’膠東王曰:‘欲得婦。’長主指左右長禦百餘人,皆雲不用。末指其女問曰:‘阿嬌好不?’於是乃笑對曰:‘好!若得阿嬌作婦,當作金屋貯之也。’”

長公主劉嫖見阿嬌和劉徹年紀相當,從小相處和睦、感情融洽,就同意給陳阿嬌和劉徹這對姑表兄妹親上加親訂立婚約。兩人成年後更是舉行大婚,結發成夫妻。‘金屋藏嬌’是一個傳誦千年的婚姻傳奇,是一個男子對自己的原配正妻許下的結發誓言和婚姻承諾。

‘金屋藏嬌’婚約是當時漢朝政治的一個轉折點。因為女兒的定婚,劉嫖轉而全麵支持劉徹,朝廷局勢為之大變。經長公主一番經營,景帝廢太子劉榮為臨江王,貶栗姬入冷宮憂死。不久,皇帝正式冊封王娡為皇後,立劉徹為太子。

這裏要指出:中國的繼承傳統一直是‘立嫡立長’。就是說:正妻有兒子的,立正妻的兒子;正妻沒有兒子的,在所有庶出的兒子中立最年長的那個。劉徹是嬪妃生的十皇子,既不是‘嫡’、又不是‘長’;他是憑借著妻子娘家的勢力才得以青雲直上,從奪取太子之位直到登基稱帝。

漢景帝去世後,劉徹即皇帝位,立原配嫡妻陳氏為皇後。

初期,劉徹在政見上與祖母竇太皇太後發生分歧,建元新政更是觸犯了當權派的既得利益,引起強烈反彈。有賴於皇後陳阿嬌作為唯一的外孫女極受竇太皇太後寵愛,加上陳家以及長公主的全力支持,漢武帝有驚無險保住了帝位。

此時,‘金屋藏嬌’就象當年人們希望的那樣是一個令人津津樂道、羨慕不已的婚姻傳奇——年輕的皇帝夫妻琴瑟和諧、患難與共。

【恩情中道絕】  祖母竇太皇太後去世後,漢武帝親政,終於得以大權獨攬。可歎的是:‘苦盡’後未有‘甘來’,能‘同患難’的夫妻卻不能‘共富貴’。

陳皇後出身顯貴,自幼榮寵至極,難免嬌驕率真;且有恩於武帝,不肯逢迎屈就;與漢武帝漸漸產生裂痕。兼歲月流逝,卻無生育;武帝喜新厭舊,愛弛。漢武帝喜好女色,多內寵,後宮無數。後宮中,漢武帝同母姐平陽公主進獻的女奴衛子夫最先為武帝生育三女一子。

此時,漢宮裏發生一件真相莫測的‘巫蠱’案,矛頭直指被漢武帝冷落已久的陳皇後。漢武帝命酷吏張湯查案。

巫蠱,‘巫鬼之術’或‘巫詛(咒)之術’,具體包括詛咒、射偶人(偶人厭勝)和毒蠱等,是源於遠古的信仰民俗,用以加害仇敵。當時人認為:讓巫師、祭司等人把桐木偶人埋於地下,再詛咒所怨者,被詛咒者就會災難。由於古人迷信,對巫蠱的威力深信不疑。

‘巫蠱’自古是宮廷大忌;又因為操作簡便,說不清道不明,被懷疑者根本無法自辯,一直是栽贓陷害對手的絕好伎倆。綜觀中國數千年的曆史,無數後妃、重臣、皇子和公主冤死在這兩個字上。

元光五年,二十七歲的劉徹以‘巫蠱’罪名頒下詔書:“皇後失序,惑於巫祝,不可以承天命。其上璽綬,罷退居長門宮。”從此,武帝把陳後幽禁於長門宮內;衣食用度上依舊是皇後級別待遇不變。

至此,金屋崩塌,‘恩’‘情’皆負。‘金屋藏嬌’與同時代的‘鳳求凰’以及後來的‘青梅竹馬’一起,都成為了關於‘承諾’和‘背信’、‘愛情’和‘婚姻’的冷色笑話。

陳皇後數年後病逝,最後以翁主之禮與其母館陶大長公主劉嫖一起葬於竇太後陵墓側,即陪葬於漢文帝的霸陵。天可憐見,陳阿嬌最後是和真正疼愛自己的母親、外婆和外公埋葬在一起,而不是屈辱地和其他嬪妃一起埋在‘妃園’。

‘金屋藏嬌’的故事徹底落幕。留給人們的是長長的歎息,留給曆史的是無盡的遺憾和悠遠的回響。‘君不見咫尺長門閉阿嬌,人生失意無南北’的詩句隨著‘金屋藏嬌’的故事流傳至今,寄托後世無數俊傑對這位美麗高貴皇後的充分理解和無限同情。

【巫蠱迷霧】  陳皇後之失位,明麵的罪名是‘巫蠱’。但陳後‘巫蠱’一說,後世多認為推敲起來破綻百出,總體上匪夷所思。

有一種說法認為:武帝廢後的真正原因是‘防患外戚’。

在漢朝的整個政治架構中,外戚一直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外戚中人,居內宮近寵之利,或輾轉於朝堂,或周旋於軍旅;集聚龐大的財富、人脈和權勢。君主強勢,外戚是皇帝的左膀右臂;但隻要稍有不慎,外戚勢力就會侵蝕皇權,成江山易主之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