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9章 就業證換畢業證,學校就業率造假(1 / 2)

主持人:改變一個人、兩個人、三個人,總比一個也不改變好,我們隻能盡力做我們想做的。您剛剛說到高考,在座的每一位都經曆過高考的痛苦。高考是很殘酷的,是應試教育的一個極致,每個人都受到過挫折、失敗,有的人複課、複讀,甚至有的人還在做著很多題不會的那種惡夢,我相信很多人會有,我就會有。高考又可以說是比較公平的製度之一,至少在20世紀80年代、90年代,讓很多人鯉魚跳龍門,實現自己的理想,改變自己的命運。但是現在這種公平性正在喪失,比如說保送,現在城市跟農村的保送率是17∶1左右。北京大學裏城市生源和農村生源的比例是100∶1,農村裏本來可以靠高考改變自己命運的孩子,現在的這種希望越來越渺茫,您覺得這方麵有什麼可以調整的空間?

朱大可:現在確實很難,剛才你說的是一個很重要的話題,1977年鄧小平恢複高考,做了件很大的好事,當年的很多知青,都是高考的受益者。當時我在工廠裏做工,做什麼呢?做海鷗牌照相機的那種大相機,我昨天晚上還用我自己生產的那種相機,嚐試了一下用非常古典的工藝做片子。當時我文科分數很好,那時有一門外語考試是20分,我沒考,我想把精力集中在一起。數學我很認真地做了,我想無論如何能拿點分,但最後隻得了兩分,兩分意味著什麼呢?沒有一題做對,閱卷老師給了我兩分鼓勵分。為什麼要給我呢?因為如果是零分我就進不了大學,但是換作今天肯定是零分。當年我覺得還有這樣的一種社會資源,包括閱卷的老師,他們本能地嗬護這些社會當中的孤兒,文化孤兒,讓他們通過新的途徑成長起來,給他們向上垂直流動的機會。現在這種機會越來越少,現在社會被堅冰覆蓋,你隻能水平流動,不能垂直流動,所以大學畢業以後,就業變成了很嚴重的問題,各個學校都在做假數據——你必須拿到單位給你的聘用書,然後回到學校換取你的畢業證,每個學校都是這樣,全是作假的。怎麼會有百分之百的就業率呢?然後每個係科就業率評比,哪個係科就業率最低,完了,這個係科的領導就要遇到問題,那烏紗帽就是要丟的。然後造成了一個所有的學生都能找到好工作的幻覺,都是自欺欺人。然後大學向國務院彙報,你看我們教育做得多好,我們培養的都是對社會有用的人才,最終陷入一個互相欺騙的非常荒謬的格局。

主持人:像南科大那樣的試驗,包括去行政化的試驗,您看好嗎?

朱大可:開始時我就說南科大的改革很難實現,關鍵是中國整個教育體係不改變的話,它不可能給南科大一個網開一麵的格局,讓它變成一個改革先鋒,這是非常困難的。有人問,能不能給南科大一個特殊的政策,但即使給它一個特殊的政策,又怎麼樣?因為中國這麼多的大學,仍然在水深火熱之中,南科大的一枝獨秀、孤芳自賞又有什麼意義呢?我覺得沒有意義,南科大即使改革成功了,也不具有典範性,這就是它的可悲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