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酒樓聽書(1 / 2)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一抹斜陽,透過西邊的晚霞,映在屋頂的瓦礫之上,散出五彩耀眼的光,給這蕭條淒涼的街景增添了少許的暖意。街上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有的推著車,有的挑著扁擔,還有的連攤都顧不上收了......三三兩兩的急忙向明月樓趕去。

明月樓是當地最有名氣的一家酒樓,高有三層,青磚紅瓦,古香古色,門前兩座石獅分列左右,栩栩如生。用金粉鑲嵌的明月樓三個字的招牌,高高的掛在門庭正中。花梨木刻寫的兩幅對聯分掛門庭左右,上聯是“挹東海以為觴,三楚雲山浮海裏”,下聯是“釀長江而做醴,四方豪傑聚樓頭”。

酒樓此時都聚集了好多的人,可以說門外門裏都擠滿了,他們有的點著腳尖,有的站在石碣上......都紛紛向酒樓裏張望。再看酒樓正中,有一老者,年紀約五十歲左右,麵容消瘦,胡須花白,布衣長袍,長袍上補丁挨著補丁,穿的久了,略顯褪色。隻見,這老者手中拿一醒木,“啪”的一聲,抬手將醒木拍在桌上,說道:“說書唱戲講古,茶餘飯後助興,是非功過大家評,說書人怎敢肯定。眾位,可曾記得當年:

‘南宋末年,元兵南逼。宋皇從杭州敗移福州。景炎帝二年的春天。文天祥為了抗擊元兵,率師從閩西進軍漳州,所聞福州失守,宋帝敗逃海上,他隻好西撤,翻越閩南與閩西交界的阪寮嶺,退到險要的倒嶺趕築營壘,沉著應急。有人說:“元軍人那麼多,你這麼點人怎麼抵擋?不是虎羊相拚嗎?”文天祥卻說:“國家有難而無人解救,是我最心疼的事。我力量雖然單薄,也要為國盡力呀!”元兵來勢凶猛,迫在眉睫,文天祥的兵馬渡過下佘溪的木橋,仰望天空,霎時間,風起雲湧,電閃雷鳴,咆哮的山洪把元兵阻隔在崎嶇的對岸。哪裏知道,元軍繞道側翼突然襲擊,文天祥寡不敵眾,兵敗被俘,元朝想招降他,卻遭他嚴詞拒絕“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不久之後,元軍又把被俘的文天祥帶到船上,迫使他在船上親眼目睹崖山之戰。戰爭相當慘烈,南宋軍民奮勇抵抗,但最後的結果卻是元軍以少勝多,宋軍全軍覆滅。陸秀夫背著少帝趙昺投海自盡,許多忠臣追隨其後,十萬軍民跳海殉國,寧死不降、何其壯哉!文天祥觀之情景,悲憤欲絕,隨後寫下了《二月六日海上大戰國事不濟孤臣天祥坐北舟中向南慟哭為之詩》

長平一坑四十萬秦人歡欣趙人怨。

大風揚沙水不流,為楚者樂為愁。

兵家勝負常不一,紛紛幹戈何畢。

必有天吏將明威,不嗜殺人能之。

我生之初尚無疚,我生之後遭九。

厥角稽首並二州,正氣掃地山羞。

身為大臣義當死,城下師盟愧耳。

間關歸國洗日光,白麻重宣不當。

出師三年勞且苦,隻尺長安不睹。

非無虓虎士如林,一日不戈為擒。

樓船千艘下天角,兩雄相遭爭搏。

古來何代無戰爭,未有鋒蝟交溟。

遊兵日來複日往,相持一月為蚌。

南人誌欲扶崑崙,北人氣欲黃吞。

一朝天昏風雨惡,炮火雷飛箭落。

誰雌誰雄頃刻分,流屍漂血洋渾。

昨朝南船滿崖海,今朝隻有茲在。

昨夜兩邊桴鼓鳴,今朝船船鼾聲。

北兵去家八千裏,椎牛釃酒人喜。

惟有孤臣雨淚垂,冥冥不敢向啼。

六龍杳靄知何處,大海茫茫隔霧。

我欲借劍斬佞臣,黃金橫帶為人。’”

說到這,這說書老者長歎一聲,停頓了片刻,清了清嗓子,接著又說道:

“此後,元朝再次勸降文天祥,可他依然寧死不屈。元統治者又將他投入惡牢,囚禁折磨達三年之久,使他讀到正在元宮中充當女仆的被俘妻女的信,又使他已降元的弟弟來獄中探望,想盡辦法招降文天祥。但文天祥不為百般折磨、千般利誘、萬縷親情所動,凜然作《正氣歌》抒“是氣所磅腐,凜烈萬古存,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之誌向。不久後,忽必烈親自勸降,說:“現在你如能用對待宋朝那樣對我,立即任你為丞相”。文天祥雖被衛士用金棍擊傷膝骨,仍泰然處之,昂首挺立,答曰:“一死之外,無可為者。”次日,文天祥便被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