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一失戀的痛苦(1 / 3)

訴苦、抱怨、相比、輕視、嘲笑、喋喋不休——喜歡嘮叨和挑剔的女人,在這些殘酷的心理行為之中,如果不是專精於其中一種,就是會變成兼而有之的全能了。嘮叨就像麻醉藥:你學不來也改不掉,它是習慣養成的。

第五章卡耐基的婚戀曆程

與常人一樣,卡耐基的感情世界同樣豐富多彩,他領略過獲得事業成功的喜悅,但也品嚐過失戀的痛苦。人的感情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的,其中的坎坎坷坷雖然對感情有所打擊,但如果能夠盡快地從感情失意中解脫出來,理智地麵對未來的生活,失戀也不是一件什麼壞事,反而會成為人生的一次重要體驗。它帶給人生的教訓將有助於人們認識感情的本質。

卡耐基的第一次戀愛令他刻骨銘心,之所以如此,並不是因為愛得太深,而是因為在這其中卡耐基感到了一種羞恥感。

由於電子科學以及運輸的發達,把地球變小了,因此應有世界性的市場觀。

——徐鳳和與卡耐基同在州立師範學院上學的貝茜,長得很美,卡耐基第一次見到她時,就愛上她了。貝茜對卡耐基似乎也很友善,有時卡耐基騎馬上學碰見她,她會向他揮揮手,並附上一句:“早上好,戴爾!”

戴爾與貝茜的真正交往是在他獲得勒伯第青年演說家獎以後。在那次演講賽中,卡耐基戰勝的對手正是貝茜,由於此次勝利,卡耐基成為全學院建校以來第一個在演講賽上勝過女生的男孩。

慶祝晚會上,貝茜特地給戴爾送了一大束鮮花,並附有一張卡片,上麵寫著:

“真為你的成功而高興,親愛的戴爾。”

此時的戴爾已經覺得自己陷入愛河不能自拔了,在以後的日子裏,他的腦海中整天閃著貝茜的影子,貝茜美麗的形象總在眼前回蕩。

“貝茜會愛我嗎?”戴爾整天思索著這個問題,他不敢說貝茜一定會愛自己,所以,無數次否定,而後又重新肯定,如此反複地責問自己。

盡管如此,戴爾也會時常沉浸在一片假想的幸福之中,他幻想著他們相愛的情景,但更多的時候他卻憂鬱不堪。

那時的卡耐基還相當羞怯,他不斷地思考一個問題,既然已愛上了貝茜,但怎麼向貝茜表達呢?

雖然戴爾的演說能力已蜚聲全學院,但是他肯定自己如果一旦站在貝茜麵前,會連一個恰當的詞彙也想不起來。

經過一個月痛苦與歡樂的循環往複,戴爾想起了母親那個精致的梳妝盒。他決定用一種特殊的方式向貝茜表達自己的愛。

當他有一天經過女生宿舍與教室的必經之路時,停住了腳步,急切地等待貝茜的出現。

貝茜依舊向往常一樣與戴爾打著招呼。

“貝茜,我可以送你一樣禮物嗎?並且……並且,我想……想邀請你周末與我一起去102號河畔野炊。”戴爾說完這幾句話,臉已經漲得通紅了。

“聖誕節還早著呢,為什麼要送我禮物呢?戴爾。”貝茜滿臉迷惑。

“因為,因為……你收下吧,給!”戴爾把那個梳妝盒用一種精美的紙包著,塞到迷惑不解的貝茜手中,自己卻先逃開了。

未等貝茜答應他的約會,戴爾已走出了老遠,他實在是難以控製自己激動的心情。

貝茜接受了卡耐基的邀請,他們約定周末上午9點校門口見麵。

貝茜一邊走向教室,一邊解開戴爾送給她的禮物。原來是一個漂亮的舊梳妝盒,打開盒蓋後,貝茜看到裏麵有一張用拉丁文寫的小紙條:

“親愛的貝茜,我真不知道該怎麼辦,向上帝發誓,我愛上了一位美麗的女孩,你看看這麵鏡子吧,她正對著你微笑。戴爾·卡耐基。”

麵對這樣直白的愛情表示,貝茜一時感到手足無措。沒有防備之際,梳妝盒掉到地上,那麵鏡子被摔得粉碎,令人驚奇的,又有一張紙條飄飛出來,那是另一種筆跡:

“戴爾,你該不會把我的梳妝盒也拿去輸掉吧!”

原來,戴爾·卡耐基曾經誤入賭途,他的母親詹姆斯太太采取宗教式的勸誡方法,在鏡子裏裝了一張紙條。沒想到就是這張紙條卻使得這兩個少年心中的愛情之火猶如澆上了一盆涼水。

市場會改變,人的品位也會改變。所以,在這些市場競爭的公司和個人也必須改變。

——陳茂榜貝茜絕對想象不到會看到這樣的文字,她頓時麵色煞白,那雙美麗的灰褐色眼中閃過了一絲失望。

戴爾回家後,把拿走梳妝盒的事告訴了詹姆斯太太,這位虔誠的基督教徒雖然有些氣憤,卻沒有對兒子發作,誰叫自己的家庭貧窮得不能給戴爾買禮物的錢呢?

周末上午七點鍾,戴爾·卡耐基趕著四輪馬車在瓦倫斯堡州立師範學院的校門口等待著貝茜的赴約。

在等待的時間裏,戴爾的心撲撲跳個不停,他不知道他們的第一次約會該是怎樣的情景。

八點鍾,貝茜乘坐一輛汽車來到了校門口。

看到貝茜,戴爾的心跳加劇了。

但非常奇怪的是,今天貝茜臉上沒有笑容,也沒有向戴爾揮手道早安。

他正在驚疑不定時,貝茜已經站在了四輪馬車前,開口說道:

“戴爾,我不得不告訴你,我的確欽佩你的演講才華,但是,我不可能愛你,我的父親可以容忍一切,但賭徒除外,再見!”貝茜把梳妝盒還給戴爾,上車急駛而去。

年輕的卡耐基麵對此景,似乎想解釋什麼,但貝茜不容他多說什麼,就坐車走了。

卡耐基的初戀就以這樣的方式結束了。

要是這件事發生在十年以後,戴爾·卡耐基一定會把這場誤會解釋得清清楚楚,他後來的著作《寫給女孩的信》中就有不少詮釋這種誤會的辦去。可是十六歲的戴爾·卡耐基卻隻能悵然地望著貝茜從身邊離去。

卡耐基當時還小,初戀的熱情已使他心神不定,他似乎還不能理智地處理好這件事。

1906年,戴爾·卡耐基在紐約發表公眾演說時曾經提起自己這次刻骨銘心的經曆,隻是將貝茜的真名隱去了。那時,當年的貝茜已成為傑克太太,正好住在紐約。卡耐基演說的內容是鄰居康泰費斯太太告訴她的,貝茜聽完後,若有所思地說道:

“上帝,原來是這麼回事!”

雖然卡耐基最終未能得到貝茜的愛,但據可靠材料,在瓦倫斯堡州立師範學院時,盡管戴爾·卡耐基並不富有吸引女性的魅力,但美麗的貝茜的確對這位才華出眾的養豬戶之子情有獨鍾。曾經有人推測,如果不是命運故意捉弄了當年的貝茜和戴爾,或許後來風靡全球的卡耐基課程根本就不可能產生,當然,戴爾·卡耐基的妻子也就不可能是桃樂絲。

但生活就是這樣充滿著偶然性。每一次的機遇,都可能導致一個不同的人生結局。

卡耐基的第二次戀愛是在紐約從事戲劇演員時發生的,但結果與上一次一樣。

在戲劇學院畢業六個月後,卡耐基參加了波利馬戲團的試演。當馬戲團在俄亥俄州演出時,卡耐基認識了馬戲團的主角霍爾曼·珍妮小姐。

這個馬戲團薈萃了當時許多走紅的演員。從紐約到俄亥俄州的火車上,卡耐基發現這些演員在台下與在台上完全是兩回事,那些男演員們要麼喜歡炫耀、嘩眾取寵,要麼為一些瑣碎小事大打出手,而女演員則動輒頤指氣使、大聲尖叫。

市場並不是神仙和自然創造出來的,創造市場的是企業家。

——[美]德魯克不過,並不是所有人都是這樣。卡耐基很快發現在一個不顯眼的角落裏坐著一位安靜、和善的女孩。當然,最引起卡耐基注意的卻是她的美麗。

卡耐基心裏有與她接近的想法,但不敢上前與她交談,因為,盡管當他把目光投向她的時候,她也報以友好的微笑,但那種純潔無邪的友好笑意卻給人以一種神聖不可侵犯的感覺。

過了一段時間,他們在火車上用餐,那位女演員主動與卡耐基打招呼,並作自我介紹。

“我叫霍爾曼·珍妮。”她來到卡耐基身邊,大大方方地遞給卡耐基一塊三明治。

“我叫戴爾·卡耐基。你好,珍妮小姐。”卡耐基應酬著,卻沒有接過三明治。

“聽口音你是密蘇裏人,對嗎?”珍妮在卡耐基旁邊的凳子上坐下來,“我從前住在瑪麗維爾。”

“你也是從瑪麗維爾來,我父母在瓦倫斯堡農場。”

卡耐基熱情地看著珍妮,說道:“童年時,我經常去102號河畔的樹林中玩耍。”

“太好了,沒想到我們來自同一個地方。”珍妮高興起來。

卡耐基沒有料到他們的相識竟是如此輕鬆,在此之前,他還不敢與她說話呢,一路上,卡耐基和珍妮興趣盎然地閑聊起兒時的趣事來,旅途的枯燥不知不覺在暢談中悄悄地消失了。到達俄亥俄州一個小鎮的教區外時,卡耐基從角色的分配中已知道珍妮就是馬戲團的主角,自己將扮演傳教士,他們將一起演出一段感人的愛情故事。

事情竟是如此的巧合,卡耐基不禁問自己:這難道是上帝的旨意?

通過交談,卡耐基已對珍妮產生了強烈的好感,他真希望他們所扮演的不是一場戲,而是生活中的真實。

卡耐基所在馬戲團的首場演出劇情是這樣的:一名純情可愛的馬戲團無鞍騎師波莉與一名年輕英俊的傳教士發生了一場動人的愛情故事並最終結為伴侶。

無鞍騎師波莉由珍妮扮演,而傳教士威爾則由剛畢業還隻是試演的卡耐基飾演。

這場演出充滿著對愛情的執著追求。

珍妮扮演的“波莉”在演出一係列精彩的騎術後,突然意外地摔倒在地,並扭傷了腳的踝骨。

在人們的驚呼聲中,“波莉”立即被送往醫院,不巧的是,醫院剛好被熊熊的大火籠罩著,於是,她被送到了年輕傳教士威爾的住所休養。

“波莉”在年輕教士的精心照料下很快康複了,但她沒有立即回到馬戲團,卻在年輕教士“威爾”主辦的教會學校教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