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1)(3 / 3)

有錢賺就不要拒絕

由於對錢保持一種平常心,甚至把它視為一塊石頭、一張紙,猶太人才不會把它視若鬼神,也不把它分為幹淨或肮髒。

猶太人熱衷於賺錢,這是由長期的生存環境決定的民族特性。但猶太人對錢卻一直保持著一顆平常之心。

對於錢,猶太人既沒有敬之如神,也沒有惡之如鬼,更沒有既想要錢又羞於碰錢的尷尬心理。錢幹幹淨淨、平平常常,賺錢大大方方、堂堂正正。

以錢為生,這隻是猶太人樸素而又自然的生活方式。

一位無神論者來看拉比。

“您好!拉比。”無神論者說。

“您好。”拉比回禮。

無神論者拿出一個金幣給他,拉比二話沒說裝進了口袋裏。

“毫無疑問你想讓我幫你做一些事情,”他說,“也許你的妻子不孕,你想讓我幫她祈禱。”

“不是,拉比,我還沒結婚。”無神論者回答。

於是他又給了拉比一個金幣,拉比也二話沒說又裝進了口袋。

“但是你一定有些事情想問我,”他說,“也許你犯下了罪行,希望上帝能開脫你。”

“不是,拉比,我沒有犯過任何罪行。”無神論者回答。

他又一次給拉比一個金幣,拉比二話沒說又一次裝進了口袋。

“也許你的生意不好,希望我為你祈福?”拉比期待地問。

“不是,拉比,我今年是個豐收年。”無神論者回答。

他又給了拉比一個金幣。

“那你到底想讓我幹什麼?”拉比迷惑地問。

“什麼都不幹,真的什麼都不幹,”無神論者回答,“我隻是想看看一個人什麼都不幹,光拿錢能撐多長時間!”

“錢就是錢,不是別的。”拉比回答說,“我拿著錢就像拿著一張紙,一塊石頭一樣。”

由於對錢保持一種平常心,甚至把它視為一塊石頭、一張紙,猶太人才不會把它視若鬼神,也不把它分為幹淨或肮髒。在他們心中,錢就是錢,一件平常的物。因此他們孜孜以求地去獲取它,當失去它的時候,也不痛不欲生。正是這種平常之心,猶太人在驚風駭浪的商海中馳騁自如,臨亂不慌,穩操勝券。

視錢為平常物,是猶太人經商智慧之一。

猶太商人賺錢強調以智取勝。猶太人認為,金錢和智慧兩者中,智慧較金錢更為重要,因為智慧是能賺到錢的智慧,也即是說,能賺錢方為真智慧。這樣一來,金錢成了智慧的尺度,智慧隻有化入金錢中,才是活的智慧,錢隻有化入智慧之後,才是活的錢;活的錢和活的智慧相互關聯。

基於這樣的觀念,在猶太人看來,即使是一個十分淵博的學者或哲學家,如果他賺不到錢,一貧如洗,那麼學者的智慧隻是死智慧、是假智慧;真正智慧的人是既有學識又有錢的人,所以猶太人很少讚美一個家徒四壁的飽學之士。

猶太人愛錢,並從來不隱瞞自己愛錢的天性。所以世人在指責其嗜錢如命、貪婪成性的同時,又深深折服於猶太人在錢麵前的坦蕩無邪。隻要認為是可行的賺法,猶太人就一定要賺,賺錢天然合理,賺回錢才算真聰明。這就是猶太人的經商智慧的高超之處。

賺錢不難花錢不易

對於猶太人來說,未來是難以預料的,反猶迫害不知何時會發生,隻有金錢可以給他們提供某種保護。

《塔木德》中曾說:賺錢不難,花錢不易。

對於猶太人來說,賺錢和花錢隻是同一規律的正反運用而已。在他們看來,積攢財富並不是件難事。許多人之所以做不到,乃是因為他們理財基礎不健全,未得猶太人經商的精髓所致。

猶太商人在研究了社會最成功人士的致富之道後,發現了理財的五個基本法則,每個法則便是得知如何創造財富的法寶。據說,這些法寶能使生意人所擁有的價值至少增加10倍。

猶太生意人理財的第一個法則是擁有理財的意識。比如:我如何能在這家公司裏更有價值?我如何在更短時間內創造出更多的價值?有什麼方法可以降低成本並提升品質,我能否想出新的係統或製度?有什麼新的技術可使公司的競爭力提升?

猶太生意人理財的第二個法則是如何維持財富。唯一的方法便是支出不要超過收入,同時多方投資。

猶太生意人理財的第三個法則,就是要增加財富。要想加快致富的速度,就要把過去賺得的利潤再投資——而不是花掉。要做到這一點,就是支出不要超過收入,並且多方投資,把賺得的錢再拿出投資,以求得“利滾利”,這樣所賺得的錢往往能以倍數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