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3)(2 / 3)

賺錢有術的猶太富翁不勝枚舉,以放債發跡的亞倫就是典型的一例。

亞倫移居英國後,從打工開始,用積蓄的一點小錢做些小生意。後來,由於他經營有方,生意越來越大,他需要資金周轉,不得不向錢莊或銀行借錢。亞倫在實踐中發覺,向別人借錢的代價確實太高,往往與商業經營獲得的利潤相差無幾。他想自己辛辛苦苦經營全為銀行打工,而且風險比銀行還大,倒不如自己從事放債業務合算。

於是,在有了些本錢後,亞倫就開始了放債業務。他一邊維持小生意經營,一邊抽出部分資本貸給急需用錢的人。另外,他又從銀行貸來利率相對較低的錢,以較高的利率轉貸給別人,從中賺取差額利潤。有些等錢應急的生產者或個人,寧願以月息20%借貸。這樣,等於100元放貸1年,可獲得240%的回報率,這比投資做買賣更能賺錢。亞倫就是盯著這個賺錢的路子,迅速走上發跡之路的。據統計,亞倫63歲逝世時,留下的遺產在當時的英國是首屈一指的。

猶太人素來把金錢當作世俗的上帝,他們認為,在這個世界上除了上帝之外,就隻有金錢最值得人尊敬和重視。猶太人在追逐金錢,聚集財富方麵的成功,使得其他民族不得不對其刮目相看,也使得其他民族不得不向猶太人學習。

在商業社會中,人的成功標誌,人價值的實現,更多的是靠自己在創造社會財富方麵的成功。從這個意義上講,猶太民族無疑是世界上最優秀,也最“先知”的民族了。

不會休息就不會賺錢

人的一生是短暫而又漫長的,許多人成天忙忙碌碌卻無所作為;許多人整日沉溺於酒桌牌桌之間,日子被無端地浪費。這些人都不會合理安排時間,注定成不了大器。

在猶太人看來,沒有空閑,不會合理安排時間的人,是不會賺錢的人。

猶太人認為,要賺錢,首先得有賺錢的時間。在賺錢過程中要合理使用時間,否則就等於白白浪費了時間。人的一生是短暫而又漫長的,許多人成天忙忙碌碌卻無所作為;許多人整日沉溺於酒桌牌桌之間,日子被無端地浪費。若在猶太人看來,這些人都不會合理安排時間,注定成不了大器。

一個會賺錢的猶太商人,既是“大忙人”,又是“大閑人”。之所以是“大忙人”,是因為他一直在辛苦地工作,為賺錢而忙碌。按照猶太生意經,該忙的時候就要忙,否則沒有效率。但是,“忙”與“閑”是相對的。學會“忙裏偷閑”,生活才是豐富多彩的。會生活的人才是真正的人,因此,猶太商人又常常是“大閑人”。

猶太人視時間如金錢,他們在做生意時會客觀而若無其事地談論自己和別人的壽命。

“先生今年70歲了吧,大概還可能再活5到10年左右!”對於其他任何民族來說,初次見麵就談這種“不吉利”的話,一定會遭到對方的白眼。猶太人卻很坦然,他們認為人生下來以後就注定要死,不必對死畏之如虎。知道自己還能活多久,就意味著知道自己還能賺多少錢。猶太人活到老賺到老。他們對死的態度是客觀和冷靜的,一旦知道還能活幾年,就會抓緊這幾年享受和賺錢。

賺錢是為了享受,這是猶太人賺錢的目的,也是他們對商業目的最好的詮釋。因此猶太人在經商時勞逸有度,工作與生活兩不誤,真正體會到了人生的真諦。

保全借貸人的飯碗

保全借貸人的飯碗,也就是保全自己的飯碗;借貸人的飯碗碎了,自己的飯碗也就危險了。

猶太人認為,保全借貸人的飯碗,也就是保全自己的飯碗;借貸人的飯碗碎了,自己的飯碗也就危險了。

為了限製出借人的蠻橫,並使借貸人的經濟行為得到健康發展,《塔木德》又向猶太人做出這樣的明確規定:“出借人不可無償居住於借貸人的家裏,也不可用偏低的價格從借貸人手中租借房屋。”

現實生活中,擁有一幢大廈卻資金不足的人隨處可見。假如他準備利用這幢大廈來開辦旅館,那麼他必須向銀行或向私人借錢。在爭取借款的過程中,他極有可能表示願意將大廈的某一層租給銀行,而價格比市價低許多;也極有可能表示願意將旅館的某一間或幾間屋子租給私人,房租也基本上是象征性的,甚至幹脆不收錢。

這種承諾在《塔木德》中是被禁止的,因為低租金或者數額為零的租金在《塔木德》中被視為貸款的利息。而利息在猶太人中是被禁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