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探尋落實責任不力的根源 (1)(1 / 3)

責任心的缺失往往從第一扇“窗戶”被打破開始

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詹巴鬥曾做過這樣一項有趣的試驗:他找了兩輛一模一樣的汽車,把其中一輛擺在中產階級社區,而另一輛擺在相對雜亂的一個社區。他把後一輛車的車牌摘掉,並且把車頂打開,結果不到一天,這輛車就被人偷走了。而前一輛車擺了一個星期仍安然無事。後來,詹巴鬥用錘子把那輛車的玻璃砸了個大洞,結果僅僅幾個小時後,車就不見了。

以這項試驗為基礎,政治學家威爾遜和犯罪學家凱琳提出了一個“破窗效應”:如果有人打破了一個建築物的窗戶玻璃,而這扇窗戶又得不到及時的維修,別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縱容去打爛更多的窗戶玻璃。久而久之,這些破窗戶就給人造成一種無序的感覺,結果在這種公眾麻木不仁的氛圍中,犯罪率就會上升。

人們大部分時候都習慣采取慣性思維,而且,往往是沿著一個破壞性的思路去思考。假設,你將一個漂亮的鳥籠掛在房間裏最顯眼的地方,凡是走進房間的客人看到鳥籠後大都會問你這樣一句話:“鳥呢?是不是死了?”他們不會知道你根本就沒有養過鳥,而是沿著破壞性的慣性思維認為你的鳥一定是死了。過不了幾天,你一定會作出下麵兩個選擇之一:把鳥籠扔掉,或者買一隻鳥回來放在鳥籠裏,以免花費太多的精力來應付這無休止的盤問。

這種麵對不完整的事物進行破壞性思考的情況並不鮮見。見到窗子破了,不去思考如何修補,而是想著如何放縱自己去打碎更多的玻璃。這種慣性思維會給企業管理帶來很多危害,例如,組織製度上出現了破窗,員工就會想辦法去鑽這些空子,從而形成不良的風氣。

再如,在企業中,我們經常可以見到這樣的情形:會議室的凳子,今天少一個螺絲,明天靠背就掉下來了,如果沒有人落實責任及時修理,後天可能就要報廢。久而久之,其他椅子也會有相同的命運。不出半年,會議室就會成為一個雜物間。

辦公室的窗台上有一層灰,沒有人去打掃,一星期後,電腦上、桌角、牆角……隻要是不經常觸及的地方,都蒙上了厚厚的一層灰。如果我們視而不見,不加以處理,久而久之,辦公室將成為一座垃圾場,紙張碼放無序,地上垃圾成堆……不管是客戶還是老板,一看就知道這些人懶散、無序、沒有責任心,更何談效率?以上這些,我們都可看作“破窗效應”。

第一扇破窗不及時修複導致了第二扇、第三扇……更多的窗戶被打破。在企業裏更是如此,如果第一件缺乏責任心的事情發生後,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解決處理,一方麵,容易使其有恃無恐,不負責任的行為更為變本加厲。另一方麵,從更深層次來說,不負責任的行為沒有得到糾正,其他員工就會理所當然地接受這種錯誤,久而久之,員工的正確認識會受混淆,是非分辨能力會下降。即使員工當時對此種不負責任的行為有所認識,由於管理者當時沒有明確表態並采取必要措施,也會誘導其他員工習慣性地沿著那個破壞性的思路去思考,覺得不負責任也不會受到什麼懲罰。於是,第二件、第三件……不負責任的事情接二連三地發生。形成缺乏責任心的氛圍,結果正氣受到抑製,嚴重影響企業發展。

為了避免這種“破窗效應”所造成的落實不力,就必須從補上第一扇“破窗”開始。對公司員工中發生的“小奸小惡”行為,管理者要引起充分的重視,適當的時候要小題大做,這樣才能防止有人效仿,避免積重難返。

《讀者》曾經登過這樣一篇文章。

春運期間,某候車室的一個小姑娘,麵對黑壓壓的排隊人群,用小喇叭反複講:大家都想早點回家,都想先上車找個好位置,我隻有一個人,大家要插隊我肯定管不過來,但是我保證,我隻抓第一個插隊的人,隻要我發現誰第一個插隊,我一定緊緊抓住他,把他送到車站派出所,讓他今天絕對走不了。

結果可想而知,大家都希望別人成為第一個插隊的人,自己好搭便車。由於第一個插隊的成本太高,自然沒有人願意去做,大家都老老實實地排隊。

這個小姑娘牢牢地抓住了人們的心理,成功地避免了第一扇窗戶被打碎,防止了插隊現象的出現,進而避免了整個隊形的混亂。企業管理也是如此,隻要領導者能夠防止第一扇窗被打碎,就能夠避免更多窗戶被打碎。所以,領導在管理過程中就應懂得防微杜漸,對員工進行責任教育,使員工齊心協力維護好第一扇“窗戶”。高度警覺那些看起來是偶然的、個別的、輕微的,但是觸犯了核心價值的“小過錯”,特別要杜絕雙方甚至多方共同破壞秩序,不負責任或者不認真落實責任的現象。領導者必須以身作則,不打破第一扇窗,並且防止員工打破窗戶,讓員工相互之間發現自己的問題,從小事做起,從我做起,通過培訓增強員工的責任心和落實責任的能力,構建起認真落實責任的良性企業氛圍。另外,如果出現了“破窗”,要立即找出誰是破窗的罪魁禍首,嚴懲不貸,這樣才能殺一儆百,杜絕破窗成為組織成員放縱的誘因。隻有這樣,員工才會認真落實責任,企業才能永遠窗明幾淨,無失敗之憂。對個人而言,應做到自己不去打破玻璃,並且積極地修複別人打破的玻璃,做一個有責任感的員工,做一個積極落實責任的員工,和大家共同維護責任的窗戶,共同謀求企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