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維護責任圈:落實責任,人人有責 (2)(3 / 3)

社會是企業賴以生存、生長的環境,離開了社會,企業的發展就成了無源之水。企業隻有遵守責任守恒定律,主動承擔起社會責任,才能與社會環境協調發展,在融洽的社會環境中獲得長久的發展。企業中的每一員都應該以高度負責的精神落實好自己的工作,不讓自己的責任在責任守恒定律中轉移到其他同事或者企業組織內外。守住自己的責任,對企業負責,對社會負責,才是真正的對自己負責。

培養全方案:培養過硬的九種職場能力

根據一項調查,有75%的上班族都迫切需要在職進修,68%認為要加強語言學習,64%的人想要加強專業能力,51%的人想考證照,以便突破事業瓶頸。有人認為,未來的職場中人應有專業五力,包括因應國際化時代的雙語能力、學習管理語言程序設計能力、看得懂企業財報的財務評估能力、征服自己也征服別人的業務能力。

然而,上述所有能力,因為忘記了人的要素,當社會轉型太快,可能都會因麵臨轉換公司、技術變遷等因素的影響而成為過眼雲煙,不但影響企業經營能力,而且使個人備受壓力和折磨。那麼,就需要我們培養九種“帶得走”的職場能力:

1定位人生的能力

自我的人生價值和角色定位、人生主要目標的設定等。簡單地說就是:你準備做一個什麼樣的人,你的人生準備達成哪些目標。這些看似與具體職場壓力無關的東西其實對我們的影響卻十分巨大,對很多職場壓力的反思最後往往都要歸結到這個方麵。卡耐基說:“我非常相信,這是獲得心靈平靜的最大秘密之一——要有正確的價值觀念。而我也相信,隻要我們能定出一種個人的標準來——就是和我們的生活比起來,什麼樣的事情才值得的標準,我們的憂慮有50%可以立刻消除。”

2調整心態的能力

法國作家雨果曾說過:“思想可以使天堂變成地獄,也可以使地獄變成天堂。”我們要認識到危機即是轉機,遇到困難、產生壓力應盡量以正向樂觀的態度去麵對每一件事。如同有人研究所謂樂觀係數,也就是說一個人常保持正向樂觀的心,處理問題時,他就會比一般人多出20%的機會得到滿意的結果。因此,正向樂觀的態度不僅會平息由壓力而帶來的紊亂情緒,也較能使問題導向正麵的結果。

3自我反省的能力

對於一個積極進取的人而言,麵對業務指標壓力時可以自問:“如果沒做成又如何?”這樣的想法並非找借口,而是一種有效疏解壓力的方式。但如果本身個性趨向於逃避,則應該要求自己以較積極的態度麵對壓力,告訴自己,適度的壓力能夠幫助自我成長。

4平衡生活的能力

我們要主動管理自己的情緒,注重業餘生活,不要把工作上的壓力帶回家。留出休整的空間:與他人共享時光,交談、傾訴、閱讀、冥想、聽音樂、處理家務、參與體力勞動都是獲得內心安寧的絕好方式,選擇適宜的運動,鍛煉忍耐力、靈敏度或體力……持之以恒地交替應用你喜愛的方式並建立理性的習慣,逐漸體會它對你身心的裨益。

5管理時間的能力

工作壓力的產生往往與時間的緊張感相生相伴,總是覺得很多事情十分緊迫,時間不夠用。解決這種緊迫感的有效方法是時間管理,關鍵是不要讓你的安排左右你,你要自己安排你的事。在進行時間安排時,應權衡各種事情的優先順序,要學會“彈鋼琴”。對工作要有前瞻能力,把重要但不一定緊急的事放到首位,防患於未然,如果總是在忙於救火,那將使我們的工作永遠處於被動之中。

人際溝通的能力 平時要積極改善人際關係,特別是要加強與上級、同事及下屬的溝通,切記,壓力過大時要尋求主管的協助,不要試圖一個人把所有壓力承擔下來。同時在壓力到來時,還可主動尋求心理援助,如與家人朋友傾訴交流、進行心理谘詢等方式來積極應對。

6自我提升的能力

既然壓力的來源是自身對事物的不熟悉、不確定感,或是對於目標的達成感到力不從心所致,那麼,疏解壓力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便是去了解、掌握狀況,並且設法提升自身的能力。通過自學、參加培訓等途徑,一旦“會了”、“熟了”、“清楚了”,壓力自然就會減低、消除,可見壓力並不是一件可怕的事。逃避之所以不能疏解壓力,則是因為本身的能力並未提升,使得既有的壓力依舊存在,強度也未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