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我們每個成員都必須要在落實責任的過程中時刻注重細節,養成重視細節的習慣,把細節文化發揚光大,共同構建落實責任的優良企業文化。
永不消失的責任:企業的責任守恒定律
自然界有生態鏈,每一個鏈的失衡都會導致災難性的生態不平衡。每個企業也有責任圈,隻有落實好每一個圈的責任,整個社會、企業和個人才能和諧美好。在這個責任圈中,就如同能量守恒原則一樣,責任同樣遵循著基本的“責任守恒原則”——一個“責任”看似無影無蹤地“消失”了,而實際上它並沒有消失,而是以責任被層層傳遞的方式、或以責任被轉化成惡果代價的方式被自己或自己以外的他人所承擔。
責任總是以轉化的形式來達到它的永恒。下文是一位網友針對阜陽劣質奶粉事件寫的一首題為《我是天堂裏的一朵小花》的小詩:
媽媽/我還來不及叫你一聲媽媽/我還來不及學會爬/我還來不及學走路/我生命的花,還沒有來得及開放,就開始/凋謝,就在我人生的第一個食物/我不知道我的生命/帶給你的不是歡笑/我不知道我的生命/帶給你無盡的無眠的黑夜/媽媽,不要哭/我,在天堂裏/一定可以健康地成長/媽媽,我會常常來看你,安慰你的傷痛/我在你的夢裏/會是一朵微笑的小花。
不知道那些不負責任生產劣質奶粉的企業人員看了這首令人心痛的詩歌,之後會不會有所動容,會不會受到良心的譴責?也許他們當初覺得隻要有錢賺就行了,他們以為很多不負責任的行為都沒有受到追究,他們就可以僥幸逃脫了。可事實並非如此,責任並沒有想當然地消失,而是通過層層傳遞把惡果傳到了那麼多無辜的嬰兒身上,傳到了無辜的家庭身上,最後又傳到了企業身上,涉案企業也遭到了法律的嚴厲懲罰,遭到了整個社會輿論的集體唾罵,受到良心拷問。成為老鼠過街人人喊打的企業還能有立足之地嗎?社會學家戴維斯說:“放棄了自己對社會的責任,就意味著放棄了自身在這個社會中更好地生存的機會。”
博鼇論壇秘書長龍永圖在最近一次演講中說道:“中國企業應該在承擔社會責任的同時開創商機。不願承擔社會責任的企業的視野會逐漸狹窄,商機會逐漸單向和蛻化,企業可以在成為企業公民的實踐中開創‘藍海’。”伊利總裁潘剛也曾說過,“隻有將社會責任與企業發展融為一體,實現企業與社會的和諧共進,企業才能真正立於不敗之地。”企業在社會中的發展從來就不可能是孤立的,企業要想長久發展,必須落實企業的基本社會責任,隻有那些負責任的企業才是真正有發展前景的企業。
因為,企業通過承擔社會責任,可以贏得社會聲譽,得到全社會的支持和認可,同時也能充分地展現自己的文化取向和價值觀念,為以後的長遠發展營造更好的社會氛圍。微軟一直稱霸IT行業,總裁比爾·蓋茨13年來穩居世界首富屹立不倒,跟他積極擔負社會責任、熱衷投身慈善事業的正麵形象不無關係,因為負責才能得到社會的良性回報,通過承擔責任才能拓展更多的商業機會。例如,2003年“非典”時期是中國大多數企業發展最困難的時期,許多企業就表現出了極高的戰略眼光。有數據表明,僅民營企業就捐贈款物達56億元,其中聯想、蒙牛、方正等企業更是因為貢獻突出,獲得各大新聞媒體的廣泛關注。樹立了勇於承擔社會責任的形象,也就等於為自己做了最好的廣告。
1906年,美國舊金山發生大地震引起大火,城市被燒成廢墟。雖然很多居民都買了保險,但是保險單都被大火吞沒了。對於勞合式公司是不是願意或者是不是有能力履行職責進行賠付這個問題,許多人心裏都沒有底。
但是,勞合式公司毅然承擔起了責任,迅速、及時地拿出1億美元作為保險賠款,幫助當地居民重建家園。為此,勞合式公司雖然遭到資金重創,卻贏得了“天下第一險”的美譽,獲得了極高的威望。
勞合式公司勇於負責的精神贏得了顧客的信賴,公司品牌聲譽如日中天,保險業務量急劇增加。很快,公司1億美元的資金缺口就得到了彌補,並重新開始贏利。
麵對具有巨大風險的責任,勞合式公司從來沒有推脫過。每次落實責任看似都是毀滅性的打擊,但是勞合式公司卻因為這些風險一次次向世人證明:勞合式公司值得信賴!
意外不可能總是發生,勞合式公司每年的保險金額達到2670億美元,贏利高達6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