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福特說“不創新,就滅亡。”海爾CEO張瑞敏也曾這樣說:“企業不斷高速發展,風險非常大,好比行駛在高速公路上的汽車,稍微遇到一點屏障就會翻車。而要想不翻車,唯一的選擇就事要不斷創新。創新是一種強大的力量。它可以催人上進,推陳出新,創造出不凡的業績。”海爾、聯想、微軟、索尼這些公司的輝煌與強大無不源自其創始人與締造者內心那種強烈的創新意識,以及由創新意識而引發的不斷變革和力求出新的進取精神。因此我們每個企業都應該有創新意識,積極構建創新的企業文化。
1)充分重視人,把員工當作企業的主人
企業的主體是人,沒有了人,企業也就不存在。要把管理重心轉移到調動員工的積極性上來,增強員工的主動精神,人人關心企業的發展,自覺為企業盡心竭力,積極創新,把責任落實到位。
2)允許出錯,鼓勵創新
時代華納公司的已故總裁史蒂夫·羅斯曾說過:“在這個公司,你不犯錯誤就會被解雇。”矽穀公司流傳的名言是“失敗是可以的”。那裏的企業普遍推崇的價值觀就是“允許失敗,但不允許不創新”、“要獎賞敢於冒風險的人,而不是懲罰那些因冒風險而失敗的人”,以至於有人認為:“失敗是矽穀的第一優勢。”這些都表現出勇於變革的公司對待創新失敗的寬容態度,它實際上已經成為一種理所當然的創新理念。
創新活動必然麵臨著諸多風險,要承受許多的失敗,此時,企業應對員工的創新行為予以寬容和尊重,並鼓勵員工繼續在創新之路上前行。要建立有效的激勵機製,創造良好的工作條件,完善人才選拔、培養、任用、激勵機製,保障員工的合法權益,滿足員工的物質、精神文化等方麵的需求,使員工的聰明才智和創造性最大限度地得到發揮。讓大膽創新的文化為企業的發展開荊斬棘。
3)使員工實現自己的目標
要注意全麵提高員工的素質和能力,不能畸形發展和片麵使用,使員工感到有發展前景,能發揮其潛力,同時鼓勵員工多方麵發展,使企業發展與人的發展目標一致。
5構建誠信文化
社會和企業往往是這樣的:缺什麼就強調什麼。近年企業誠信成了熱門話題。這證明我們現在缺少的就是誠信文化。我們要想有效的落實我們的責任任務,就要補上“誠信”這一課。因為,如果說誠信是成功者的通行證,那麼失信就是失敗者的墓誌銘。在現在的商場打拚,個人的力量非常微小,和別人合作是必須的。若個人誠信出現問題,其他人便會存有戒心,因此合作的大前提是講信用、守信譽。
日本證券公司的創業者,小池銀行和東京煤氣公司的董事長小池國三,以誠信出名。當年他替一家機器公司當推銷員,半月內與33名顧客簽訂了合約。後來,他發現他賣的機器比其他公司產品的價格略貴。他想客戶知道了,一定會後悔向他購買產品。於是他帶了合約和訂金,向每一名客戶說明,請客戶中止合約,他誠實的做法令客戶非常感動,沒有一人廢除合約,反而加深了對小池的信任,紛紛與他訂貨。不久,他便創立了自己的公司。
我們無論是要創建一個成功企業還是要有效落實工作責任,都必須構建誠信文化,讓誠信成為每一位組織成員的習慣。
6構建細節文化
一著不慎,也許就滿盤皆輸。細節決定成敗,細節在責任落實過程中往往也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
德國設計師在設計上海地鐵一號線的時候,在每一個室外出口都設計了三級台階,從來沒有發生過雨水倒灌的現象;而我們設計的地鐵二號線就因為缺了這幾級台階而在大雨天被淹,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追求細節是一種潤物無聲的創造。早些年,當日本人把縫衣針出口到中國時,中國的廠商憤憤不平,認為是中國人的崇洋心態在作怪,然而看過人家的產品之後,敬佩之心油然而生。我們生產的縫衣針的針孔是圓的,而日本的縫衣針的針孔是長的。日本的針孔比我們生產的針孔大很多,對於經常需要穿針引線的老太太來說,這一細節是非常具有人情味的。
當今社會,組織的競爭越來越表現為追求細節精神的競爭,無論是海爾的“綠色通道”,還是小天鵝的“全心全意”,其成功之處都在細節上的周密程序,細到自帶拖鞋上門、細到怎麼按門鈴、細到預約時間上盡量給用戶提供方便、細到遞名片時姓名要朝著對方,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