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責任圈有多大
責任,從本質上來說,是一種與生俱來的使命,它伴隨著每一個生命的始終。當你成為社會中的一分子的時候,你的身上就有了不可推卸的責任——對配偶的、父母的、兒女的、朋友的、社會的、工作的責任。
有人做過這樣一個形象的比喻,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圓心,它被許多同心圓所環繞。從我們自己的圓心出發,第一層圈出現了——這是由父母、妻子和孩子組成的圈;第二層圈是各種親朋好友關係;然後是自己所屬族群的同胞關係;最後,是與整個人類這個種族的關係。責任構成了人類社會的基礎,是人類社會和自然界至高無上的法則。
企業作為社會中的一員,它的興亡和成敗也建立在責任的基礎之上。責任是企業的生存之本,也是企業的製勝之本。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任何一家想以競爭取勝的公司都必須設法使每個員工有責任感。沒有責任感的員工就無法給顧客提供高質量的服務,就難以生產出高質量的產品。當然,這樣的企業也難以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立足。
1999年,曾是美國第一大零售商的凱瑪特開始顯露出走下坡路的跡象,有一個關於凱瑪特的故事廣泛流傳。
在1990年的凱瑪特總結會上,一位高級經理認為自己犯了一個“錯誤”,他向坐在他身邊的上司請示如何更正。這位上司不知道如何回答,便向上級請示:“我不知道,您看怎麼辦?”而上司的上司又轉過身來,向他的上司請示。這樣一個小小的問題,一直推到總經理帕金那裏。帕金後來回憶說:“真是可笑,沒有人積極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而將問題一直推到最高領導那裏。”
2002年1月22日,凱瑪特正式申請破產保護。凱瑪特的破產有很多管理和運作上的問題,但是公司內部的缺乏責任心、沒有落實好責任圈內的責任才是導致凱瑪特破產的最根本的原因。
有責任心的員工是公司的棟梁,企業中的每一個人都有一這樣個責任圈:首先,我們最基本的責任就是落實好自己的本職工作,這是最基本的責任;其次,隨著企業分工的精細化發展,我們每一個人都不是孤立的單體,我們必然要與周圍的同事一起合作才能更好地落實好責任,這就要求我們除了對自己的工作負責外還要對同事負責,在適當的時候主動補位,負起對同事的責任;再往外延伸,公司是我們的船,作為同一條船上的人,公司的興衰直接關係到我們的直接利益,我們必須樹立“公司興亡我責任”的意識,對公司這條大船負責,自覺落實責任,為這條大船保駕護航;再次,客戶就是我們生存的土壤和源泉,隻有對客戶負責,讓客戶滿意,我們才能獲得更多的發展資源,企業的發展才不會是空中樓閣;最後,我們是這個社會中的一員,我們的發展與社會息息相關,企業的產品質量直接關係到社會的和諧,每一個負責任的人都應該以高度的責任感對自己的生態鏈——社會負起最基本的責任。
意識到自己的責任圈有多大,承擔起自己的責任,相信你所在的企業會因為你這份責任感而變得更加輝煌和強大,整個社會會增一分和諧少一份不安,而你的人生也會因此擁有更多的卓越和精彩。
承擔自己的責任,才能向下追究責任
1946年,日本戰敗後,鬆下公司麵臨極大困境。為了渡過難關,鬆下幸之助要求全體員工振作精神,不遲到、不請假。
然而不久,鬆下本人卻遲到了十分鍾。鬆下遲到確有客觀原因,本來,他上班是由公司的汽車來接的。那天,他早早起來,趕往阪急線梅田站等車,可是左等右等,車總是不來。看看時間差不多了,他隻好乘上電車;剛上電車,見汽車來了,便又從電車上下來乘汽車。如此折騰,到公司的時候一看表,遲到了十分鍾!原來是司機班的主管督促不力,司機又睡過了頭,晚接了鬆下十分鍾。
按照規定,員工遲到要接受批評和處罰,鬆下認為必須嚴厲處理此事。
首先以不忠於職守的理由,給司機以減薪的處分。其直接主管、間接主管,也因監督不力受到處分,為此共處理了八個人。
鬆下認為對此事負最後責任的,應是公司的最高領導——他自己。於是對自己實行了最重的處罰,退還了全月的薪金。
僅僅遲到十分鍾,就處理了這麼多人,連自己也不饒過,此事深刻地教育了鬆下公司的員工,在日本企業界也引起了很大震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