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沒有結果就沒有生存—結果是企業和員工的底線 (2)(1 / 2)

【結果力訓練】

結果決定了員工的職場位置,所以每一位員工必須時刻想著為公司創造結果。這需要我們做到以下幾點:

1.充滿熱情地工作

成功永遠屬於那些對企業充滿熱愛之情,富有奮鬥精神,勇於承擔責任的人。隻要我們盡職盡責、努力工作,工作同樣會回報我們。

2.為企業創造結果

在現代社會,企業越來越重視執行結果,而不再看重員工口頭的忠心與苦勞。如果你熱愛所在的企業,就必須為其創造結果。

不重苦勞重功勞——結果是檢驗成敗的唯一標準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們經常能聽到這樣一句話:“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特別是那些能力不足、對待工作沒有盡力的人,這句話常常被他們用來安慰自己,也常常成為他們的借口。他們認為,一項工作,隻要做了,不管有沒有結果,就應該算成績。

苦勞固然使人感動,但企業需要的是能夠解決問題的員工。結果是檢驗成敗的唯一標準。在這樣一個憑實力說話的年代,講究能者上庸者下,沒有哪個老板願意養一些無用的閑人。企業中員工不管多麼辛苦忙碌,如果缺乏效率、沒有結果,那麼一切辛苦皆是白費,一切付出均沒有價值。隻有取得結果,員工的付出才能得到回報。

張宇鑫原來是某公司的一名普通財務人員。經過十幾年的努力,他坐上了公司財務部門總監的位子,享受著優厚的薪水和福利待遇。

隨著公司的快速發展,公司陸續招聘了一批新人,財務部也新招聘了一個名牌大學的畢業生。公司老板要求張宇鑫多幫助這位新來的員工,但張宇鑫覺得自己是公司的老員工,論資曆在公司很少有人能與他相比,根本不把新來的員工放在眼裏。

但經過幾天的了解,張宇鑫發現這個新員工工作能力極強,除了懂財務、營銷、外語和電腦,還曾經獲得全國財會行業的大獎,可謂是才華出眾。相比之下,自己除了資曆以外,幾乎沒有什麼可以與其相比的。

這讓張宇鑫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壓力,別說幫助別人了,自己有時還得向這位新員工請教問題。張宇鑫於是決定要排擠這位潛在的競爭對手。經過一番計劃,他製定了對這位新人全麵遏製的策略:處處為他設置障礙,盡量不讓他接觸核心業務,甚至連電腦也不讓他碰,隻是讓他做一些打雜的工作。

這並沒有難倒這位新員工,他把經手的賬目做得漂漂亮亮、無可挑剔。一年多來,他在工作上一絲不苟,精益求精。老板看在眼裏,記在心裏。

相反,張宇鑫自己做的一些賬目卻頻頻出錯。一次,他做的一個重大項目的賬目被稅務局指出不規範,麵臨處罰。公司領導忍無可忍,向張宇鑫施加壓力,讓新職員參與全麵的糾錯。不久,公司領導又決定,由那位新職員擔任公司財務總監,張宇鑫負責內務。

不管張宇鑫怎麼壓製這位新來的員工,也不能抹殺他為公司做出的成績。張宇鑫試圖壓製他,但他用工作結果證明了自己的實力,得到了老板的重用。企業注重效益,員工應盡可能拿出結果。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的觀點具有嚴重的危害性,承認苦勞就承認低效率,會導致企業員工積極性減弱,而且得過且過,這樣企業就沒有任何效益可言。

【結果力訓練】

在這個“結果為王”的時代,沒有能力為企業創造結果,或者不能出色地完成本職工作的員工,是沒有資格要求企業給予回饋的。那麼,員工在創造結果的過程中,應該如何做呢?

1.做“人力資本”,而非“人力成本”

員工是公司最重要的資本,資本的一個重要特征是它具有增值功能。如果不能為公司創造效益,那麼員工就成了公司的“人力成本”,而非“人力資本”。

2.全力以赴地工作

一個小孩使盡全身力氣去搬路邊的一塊石頭,卻始終無法將它挪動,於是便大哭起來。這時路過的一個大人問他:“孩子,你盡全力了嗎?”小孩說:“我用盡了全部的力氣。”“不,你並沒有用你所有的力量,因為你還沒有請求我的幫助啊!”說著大人彎下腰抱起石頭扔在了一邊。

其實,我們也常犯與這個孩子類似的錯誤,在追求結果過程中,應該經常反問自己“你全力以赴了嗎”。

3.改變傳統認識

有的對“沒有功勞就是白勞”這個理念難以認同,主要是在感情上難以接受,因為在我們的傳統觀念中,常常用是否“任勞任怨”、“刻苦努力”作為評價一個人好壞的標準,而很少去過問這個人為企業創造了怎樣的價值,能否把一個好的結果帶給企業。有的人表麵在努力工作,卻不能帶來好的結果,所做的大部分工作都成了無用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