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不折不扣,完美執行—把事情做到極致 (1)(2 / 3)

3.好的流程還需不斷革新

企業是依賴各式各樣的流程在運作的,有效的執行流程應該包括人員配置流程、執行信息流程、執行督導流程等。企業有了好的流程後,還應該不斷進行流程優化與持續創新,這樣才能贏得持久的競爭優勢。

量化工作標準,讓任務更具可操作性

量化工作對於執行到位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的成敗主要是決定於人們對它的執行能力,而對工作的量化管理是良好執行的保證。

把具體工作定量化,將一個大目標分解成數個小目標,明確到每個人。這樣,任務更具有可操作性,工作也就容易到位。我們不妨借鑒一下海爾集團的做法。

在海爾集團事業部信息塑膠分廠噴塗車間,噴漆工劉忠計的工位上掛著一張每天都要更新數據的“資源存折”,上麵的數據顯示:

2002年12月29日,他給25英寸電視機前殼噴漆時,油漆的額定用量是11.87千克,他的實際用量是11.96千克,折合成金額,虧損6.75元,按10%兌現,當天他欠企業0.675元。

2003年1月5日,油漆的額定用量是18.78千克,他的實際用量是13.91千克,到當年已經累計掙到了45.55元。

“資源存折”類似於銀行存折,也有貸方和借方。貸方是企業,上麵記錄著企業按操作標準為員工提供了多少資源;借方是員工,上麵記錄著員工在實際工作中使用了企業多少資源。借貸相抵得出的數,便是這個員工收入的盈虧數。

這個量化目標的方法非常簡單明了,這樣,員工就能夠根據具體的數字來確定工作中要達到的目標,確保資源的有效利用,杜絕浪費。

對任務進行細分使其更具有可執行性,同時把共同目標和實際執行有效地銜接起來。對目標的分解就是把共同目標分解為企業目標、部門目標和員工目標,體現了目標的層級關係,使目標有係統、有層次,讓執行更具可操作性。作為企業的員工,工作職責與工作標準的達成情況,對企業總體目標作出了哪些貢獻,通過細分把這些目標具體化,具有可操作性,使個人與部門的執行方向和執行情況一目了然。

【結果力訓練】

量化工作標準,可以讓自己清楚地認識到自己工作的全貌,從全局著眼觀察整個工作,防止每天陷於雜亂的事務中。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兩點做起:

1.六點優先工作製

以事情的重要程度為順序,用1~6排序標出六件最重要的事情。每天一開始,全力以赴做好標號為1的事情,直到它被完成或被完全準備好,然後全力以赴地做標號為2的事,以此類推。

2.控製好時間節點

做每一件事情都要限定時間節點,用多長時間完成它,這樣你的工作效率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

學會統籌規劃,讓工作係統化和程序化

博恩·崔西在《簡單管理》一書中寫道:“我讚美有條理的工作方式。一旦在某些事情上投入了心血,帶著明確的目的去做事,就可以減少重複,這樣就能夠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將工作係統化和程序化是一個人實現完美執行的重要保障。沒有一個係統有序的工作秩序,做起事來就會像無頭蒼蠅一樣亂撞,要實現高效率工作也就不太可能了。例如,一個經理一上午要見客戶,要處理資料,又要寫年度報告,如果他不懂得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時間,光是找材料都會花很長時間,那其他的事就沒有時間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