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困難與問題時表現出冷靜不僅是一種氣勢,更是一種生存的本能與技巧。在工作中,麵對各式各樣的問題時,我們如果不能保持冷靜,便很難作出正確的判斷,更難以想到好辦法。
【結果力訓練】
麵對困難不能衝動,應保持冷靜以思考最佳的答案,具體做法是:
1.避免急躁情緒。主要是培養自己的忍耐性,遇到問題時沉著冷靜,學會冷處理。
2.擺脫消極情緒。開放心態,培養積極情緒,從而擺脫消極情緒的困擾。
3.克服緊張情緒。如果在工作、學習中遇到難題或必須完成的緊急任務,首先應該穩住自己的情緒,不必緊張,也不要急於求成,以免亂了方寸。進而要相信自己的能力,並對困難作冷靜的分析,製訂出必要的應付方案。
木桶原理:盯住你最大的短板
很多人都聽說過《水滸傳》中的“黑旋風”李逵。戴宗因傳梁山假書被識破,和宋江兩人被押赴刑場砍頭時,李逵率先揮動一雙板斧打去,逢人便殺,無人能敵。然而這樣勇猛無敵的人,一到水中,卻成了旱鴨子,戰鬥力大大下降。同樣,每個人在能力上也會有短板和瓶頸,它們直接決定了我們在職場中的競爭力和晉升空間。
管理學中有個木桶定律:一隻沿口不齊的木桶,盛水的多少不在於木桶上最長的那塊木板,而在於最短的那塊木板。要想提高木桶的整體容量,不是去加長最長的那塊木板,而是要下工夫補足最短的木板。
與木桶定律相似的還有一個鏈條定律:一根鏈條跟它最薄弱的環節有著相同的強度,鏈條越長,就越薄弱。正所謂“人無完人”,每個人在能力上都會有自己的短板和薄弱環節,對於這些薄弱環節我們不能視而不見,一方麵要揚長避短,另一方麵更要取長補短。補長了短板,才能勝任更多的角色。
對於自己的能力缺陷和不足,有些人從沒察覺到,有些人雖然有所察覺,卻聽之任之,於是,他們隻能在原地踏步或大不如前。一個人想要保持競爭優勢,就要看他是否能突破薄弱環節,看他能否拉長自己的能力短板。
大學畢業後,白岩鬆來到《中國廣播報》當記者。1993年,中央電視台推出《東方時空》,白岩鬆兼職做策劃。製片人見他思維敏捷、語言犀利,便讓他試試做主持人。
白岩鬆不是學播音出身,經常發音不準,讀錯字。當時,台裏規定主持人念錯一個字罰50元。有一個月,白岩鬆被罰光了工資,還倒欠幾十塊錢。
為了過發音關,白岩鬆從字典裏將一些生僻的字和多音字挑出來,注上拚音,練習繞口令……最後,白岩鬆靠自己的勤奮努力,在欄目組站穩了腳跟。兩年後,他獲得了“金話筒”獎。
機敏和語言犀利是白岩鬆的優勢,可普通話不標準則嚴重影響表達效果,影響他能否在央視立足。於是,白岩鬆刻苦練習普通話,把短板補長,最終脫穎而出,成為央視的一張名嘴。
要補長自己的能力短板,首先要突破自己的心理禁錮,徹底放下麵子,然後把差距縮小,缺哪塊補哪塊。當劣勢變成優勢以後,你自然有更大的能量工作。
【結果力訓練】
不做最短的木板,就要不斷地學習。很多人正是因為不學習導致自己退步的。正如羅曼·羅蘭所說的:“成年人慢慢被時代淘汰的最大原因不是年齡的增長,而是學習熱忱的減退。”如果你始終保持學習的熱忱,在走出校門後繼續學習、終身學習,就能靠學習不斷彌補自己的能力短板,最終獲得事業上的成功。
1.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
人在一生中都有接受教育的可能性。而且到了壯年以後,在很多方麵的學習甚至比年輕時更有利,因為他積累了更多的經驗,具有不同於青年人的判斷力,深知光陰的寶貴,更善於利用一切機會來學習。更進一步說,人的一生都是受教育的時間,我們提倡終身教育和終身學習。有許多人在學校時,由於不努力而沒能學到多少知識。但是到了中年以後,他為了補足知識上的欠缺,便開始努力學習,最終也能取得驚人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