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受到嘲弄——知恥而後勇方成大事(1 / 2)

我們最大的力量往往在自己比別人更愛自己,比別人更相信自己時迸發,所以我們自己要學會比別人更愛自己,這樣我們才能學到更多的東西,創造輝煌的業績。

人生在世,難免會受到他人的嘲諷甚至侮辱,雖然這種情況誰都不願碰到,但你必須做好麵對這一切的準備。

魯迅先生年輕時,因為“知道了日本維新是大半發端於西方醫學的事實”,於1902年赴日本留學,“預備卒業回來,救治像我父親似的被誤病人的疾苦,戰爭時候便去當軍醫,一麵又促進了國人對於維新的信仰”。然而,幾年後,魯迅卻毅然決然地棄醫從文了。是因為在日本學習期間,一件偶然發生的事情改變了魯迅的一生。一天,學生看電影,銀幕上出現了這樣一個鏡頭:當一個被綁著的中國人,正要被日軍砍頭示眾時,他的左右圍著許多來看熱鬧的中國人。觀者雖然體格健壯,但神情麻木。演到這裏,日本學生中響起了一陣掌聲。這掌聲強烈地刺痛了魯迅的心。作為一個中國人,他覺得受了莫大的汙辱,內心感到十分痛苦,意識到“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隻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為不幸的。所以我們的第一要著,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從此,他毅然棄醫從文,用戰鬥的筆來抨擊邪惡,喚起民眾。荷蘭哲學家斯賓諾莎也說:“恥辱是從我們感覺羞恥的行為產生的一種痛苦。”這種恥辱產生的痛苦便是魯迅棄醫學文的動力,便是對魯迅拯救國民的呐喊。

榮譽可以成為一個人進步的動力,在一定條件下,恥辱也能達到榮譽的這種功效。法國化學家維克多·格林尼亞,他獲得過諾貝爾化學獎,受到世界人民的尊敬。就是這樣一位偉人,原先竟是一個浪蕩公子。

在一次上流社會的午宴上,他發現了一個初次會麵的美人,便傲然地邀其作為舞伴,不料卻遭到她的斷然拒絕。當格林尼亞得知她是來自巴黎的一位女伯爵時,立即上前致歉,女伯爵更加冷漠的對他說:“請站遠點,我最討厭你這種花花公子擋住我的視線。”這是格林尼亞從來沒有領教過的羞辱。

可是,這令人無地自容的恥辱,並沒有使格林尼亞失去理智。他像一個昏睡的人被猛擊一掌後突然清醒過來一樣,開始對自己的過去產生了悔恨之情。他留下一封家信,悄悄地離開了家鄉。信中寫道:“請不要探詢我的下落,容我刻苦努力地學習。我相信將來會創造出一些成績來的。”果然,8年以後他成了著名的化學家,不久又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

受一時之辱並不可怕,關鍵看你如何對待恥辱。一個人蒙受恥辱,往往會有兩種態度:一是不以為恥,更不願意從自己身上去尋找蒙受恥辱的原因。這種人隻能是永遠蒙受恥辱,永遠不會前進。而另一種是產生羞愧之心,於是從自己身上去尋找蒙受恥辱的原因,並由羞愧而產生一股巨大的向上的力量,去戰勝和洗刷恥辱,從而獲得成功。

當你處在逆境中時,別人的冷嘲熱諷似乎對你打擊很大,但是仔細的思考,也許會帶來意外的收獲。你最應該做的不是捶胸頓足,而是發奮努力,做出點成績來,讓那些諷刺你的人看看。林卜三司建立的一個小小的,鮮為人知,絲毫不會引人注目的化學實驗室經過多年的發展,而現在的林卜三司公司是世界最著名的科技研究公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