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事情並不可怕,是我們自己嚇自己。一些想法會加重我們的危機感,引我們走向走投無路的境地。
很多人一直是一帆風順的,沒有受過什麼重大的挫折。可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一個一直充滿自信,精力充沛,富有理想的人,當他的事業出現危機時,所有這些全變了。他覺得疲憊不堪,情緒低落。對工作失去了興趣,一切事情都令人不快。煩惱無法從腦海裏驅走,即便回到家裏也是心煩意亂以致不想見任何一個人。夜裏失眠不能入睡,白天萎靡不振。就連自己也無法理解自己怎麼會變成這個樣子,不知如何是好。
其實如果你不太在意這些小小的不如意,也就不會這麼煩惱了。當你的注意力一直集中在危機的負麵影響時,就會產生焦慮。焦慮進一步侵害你,各種問題越來越多。造成惡性循環。久而久之,不得大病才怪。
那麼,過分焦慮究竟會帶給人哪些影響呢?
心理方麵若危機壓力的心理反應持續存在,可導致思維過度集中於憂慮的事情,以致人們總是認為事情糟糕極了,擔心事情不可救藥了,並且自信心也下降,自卑感增強。從而常常采用消極的思維方式。心理暗示是十分重要的,消極的處理事情隻會讓事情更糟糕。由於長期地忍受著擔憂和焦慮,會對情緒產生影響。易激怒、持續的害怕和悲觀沮喪等。當我們處於這種情緒狀態時,會認為對所麵臨的感到無能為力,並且當我們感到應付乏力時,焦慮就會輕而易舉地壓垮我們。
身體方麵消極的思維方式又會給身體的變化帶來惡性循環,處於長時間的危機壓力狀態之下,身體會出現各種不適反應,會演變成全身性的肌肉不適。這可能導致頭痛,肩部、背部及胸部的疼痛,吞咽困難,胃部痙攣,四肢發抖和無力。繼續發展下去,可能會出現心慌、血壓升高、頭暈、視力模糊、耳鳴等。呼吸加快時會引起眩暈、惡心和呼吸困難。長期的壓力還可引起消化係統障礙,出現諸如惡心、嘔吐、腹瀉及胃痛等症狀。汗液的過度分泌,一般來說是無害的,但可能使人緊張不安。而自身又會常常產生這種想法,“胸部感到疼痛肯定是得了心髒病。”“這種感覺無法忍受,我什麼事都做不了了。”這些想法延長了身體的不適感。也許本來根本沒病,硬是被自己想出病來。
行為方麵當一個人長期地處於煩躁不安和緊張狀態時,會不斷地消耗人的精力,使人疲憊不堪,從而無法處理危機情境。你無法擺脫這種困擾,隻能麻痹自己,逃避現實。有時,你可能借助於吃東西、抽煙或喝酒來安慰自己。這雖能在某種程度上使自我感覺好一些,但在身體健康上必然要付出代價。然而,通過逃避獲得的解脫常常是暫時的,逃避會使人喪失信心,以致更難麵對困難和壓力。而且還會損害自我的主觀幸福感,最終造成身體和心理上的問題。
大家知道,危機反應本身也會使人感到痛苦和煩惱。究其原因也許是由於所出現的身體變化令人驚慌,或是由於擔憂的心理和情緒上的變化損害了處理問題的能力,或是由於自信心的不足不敢麵對和消除害怕。但不管是何種原因,當壓力的刺激反應造成較多痛苦時,不可避免地出現一種“危機——痛苦”的惡性循環。我們可以看出,當危機反應被激發後,進入這一惡性循環可使危機反應持續存在,並不斷加重。而這循環過程中就產生了易怒、憂慮等不良心理情緒,使人解決問題能力不斷下降,問題越來越糟。
很多時候,事情並不可怕,是我們自己嚇自己。一些想法會加重我們的危機感,引我們走向走投無路的境地。妨礙我們做事和成功。
誇大其詞這是指過分誇大消極或可怕的體驗的一種觀念。誇大化思維常常與過分概括化、任意的推斷同時存在。大家都知道“杞人憂天”吧?那就是這類思維方式的結果。誇大化思維這種人過分關注和誇大自己的小小失誤和過失。一個小小的失誤就會引發一連串的想法:“我絕對不能完成不了這個任務(非黑即白,過分概括化),經理必將認為我是一個無能的人(任意的推斷),我將失業(大難臨頭)。”當然,這些想法將會提高自·身的壓力,增加思維紊亂出現的可能性。應激的提高還妨礙了自身的工作能力,澈起更強烈的憂慮和害怕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