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多條朋友多條路。”人在社會上行走,必須靠朋友來幫忙,雖然朋友也不見得總能幫你什麼忙,有時甚至還會拖累你,但沒有朋友卻會無路可走。所以,廣交朋友並好好掌握運用朋友的智慧是人在社會的一門必修的課程。
這個道理相信沒有人會反對,但有一種情形可不是人人都能明白,這就是:注意交朋友的尺度。所謂尺度,也可說是對人的一種容納,大部分人交朋友都“尺度不當”,因為他們交朋友有太多原則——討厭的不交;合不來的不交;有過過結的不交等。雖然為人處世有自己的原則,也沒有什麼不好,但問題在於要掌握好尺度,這裏所謂的“尺度”是指:
1.放下你的身份。身份、地位是交朋友的一大阻礙,也是樹敵的一個原因,你千萬不要以為你是博士,就不去理會一個工人,在“交朋友的尺度”這件事上,這種身份、地位會使你交不到朋友。
2.化敵人為朋友。有些人認為“不是朋友就是敵人”,這樣子做會使敵人一直增加,朋友一直減少,最後使自己孤立。應該改為“化敵人為朋友”,這樣朋友就會越來越多,敵人越來越少。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把敵人變成朋友,朋友變成敵人,這就是社會上的現實。當朋友因某種緣故而成為你的敵人時,你不必太憂傷感歎,因為有一天他有可能再度成為你的朋友。有這樣的認識,就能以平常心來交朋友。
3.一笑泯恩仇。某人得罪過你,或你曾得罪過某人,雖說不上彼此成仇,但心底確實不愉快。如果你覺得有必要,可主動去化解僵局,也許你們會因此而成為好朋友,也許隻是關係不再那麼僵而已,但至少減少了一個潛在的敵人。這一點相當難做到,因為就是拉不下臉來。其實隻要你願意做,你的風度會贏得對方對你的尊敬,因為你給他麵子了嘛。如果他還是高姿態,那是他的事。不過要化解僵局要看場合和時機,不要太刻意,酒席上、對方離職時、升職時最好,也就是說總是要有個借口,相逢一笑也自然。
4.沒有不能交的朋友。你看不順眼,或話不投機的人並不一定是“小人”,甚至他們還有可能是對你會有所幫助的人,你若拒絕他們,未免太可惜了。你會說,話不投機又看不順眼還要“應付”他們,這樣做人太辛苦了。是很辛苦,但你就是要有這樣的功夫,並且不會讓他們感覺你在“應付”他們。要做到這樣,唯有敞開心胸,別無他法。
論語中有一句話“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完美主義”用在與人的交往上實在是不明之舉,因為人畢竟有這樣那樣的缺點,而你一旦盯住這些不放,那無疑會放大了這些缺點,人也變得愛挑剔不可容忍,試想這樣的人你會願意與他交往嗎?這種彈性不足的人,在我們生活中會經常遇到。因此,想要有結交更多的朋友,就應該多著眼於別人的優點長處,這樣你也自然會變得寬容許多,許多看似不可交往的人,也就能成為朋友。看看那些在社會上好友多多、到處吃得開的人,無不是那些心胸寬闊、隨和豁達之人。
不過,有一點需要說明的是,這裏結交的朋友指的是廣義的朋友,因為普通朋友和“知己”還是要有所分別的,對“知己”可能要“苛刻”一些,因為講究投緣嘛,自然也要求“完美”一些,而且知己畢竟是少數。但“知己”也是由“朋友”發展而來的,泛交的朋友多多者,擁有知己的機會也會多於常人,因此無論是想擁有更多的朋友還是知己,都實在少不了把握交友的“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