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充滿好奇:做個愛提問的孩子(1 / 1)

作為青少年,如果我們真心希望自己的知識能不斷增長,那麼就得像小時候一樣充滿好奇心。因為好奇心是成長的原動力,隻有當自己提問的能力越強,我們的思維才會越活躍,思想才會越深刻。

青少年朋友,你知道嗎?我們每個人從出生開始,就睜著一雙圓溜溜的充滿好奇的眼睛,開始了對這個世界不斷的探索和發現。小小的我們,在媽媽的懷裏急切地想吸吮媽媽的乳汁,這是我們的生存本能。也就是說,我們從出生開始就有探索和發現的本能。

為什麼月亮有時候圓有時候彎呢?

為什麼花兒有時候開有時候落呢?

為什麼太陽白天出來,月亮晚上出來呢?

為什麼冰雪會融化呢?

為什麼小鳥是在天空飛翔,而魚是在水裏遊呢?

……

小時候的我們,心裏藏著無數個為什麼。我們每天除了吃飯睡覺,幾乎把所有時間都花在探索和提問上了,我們所經曆的一切都是在學習,學習,再學習!

對一切都很好奇,喜歡問這問那,這就是我們人類與生俱來的本事,也是我們生存的一種本能。不過,隨著我們漸漸長大,很多男孩女孩似乎已經丟掉了那顆好奇心。如今的你還在不斷地進行探索和發現嗎?

其實,愛提問是不分年齡的,就算我們長大了,我們依然要做個愛提問的好孩子,因為提問題是我們對學習欲望的一種激發過程,通過提問,我們才能知道自己原來有那麼多事情不知道。

當我們背著書包走進校園,開始讀書學習的時候,我們通過讀書獲取知識,一個個地解決了心中的問題。因此,讀書是我們的一種成長方式,也是我們成長的需要。

不過,讀書隻是學習的一種方式,學習的方式有很多很多。所謂學習,也就是做學問,要想學得好,就要又學又問,連續不斷地提問,提問題並解答問題,是引導我們一步步取得進步的台階。當我們順著提問的方向去思考時,我們就是在進行自我升級了。

當我們在學習或讀書過程中提出問題的時候,大腦會自動搜索答案,從而提高我們的學習效率。從這個角度說,一個好的問題勝過一個答案。

美國有一個中學生叫威廉·袁,他在三年級的時候迷戀上了科學,到了四年級,他開始沉迷於海洋學,納米科技和可再生能源,整日沉浸在這些知識的學習中。

11歲的時候,他開始在美國波特蘭大學研究納米成像技術。有一次做實驗的時候,他突然萌發了一個念頭:是否可以通過兩個凹麵的反射,使一個三維的太陽能電池既能吸收可見光,又能吸收紫外線呢?

帶著這個問題,威廉·袁開始了自己的實驗,兩年後,他成功地發明了新型太陽能電池。

看吧,問號就是這樣神奇,它就像給你打開智慧寶庫的金鑰匙。一個人有了愛問問題的小腦袋,離成功還會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