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朝鮮一個小國,無論是超級大國蘇聯、美國,還是中國及各個歐洲國家,誰都沒有把它放在眼裏,但是就是這麼一個小國,卻在朝鮮半島那麼小的一塊地方,讓各個大國之間,爆發出來那麼慘烈的一場戰爭,這在戰爭開始,不管是哪個大國,都沒有想到的,也是各國的精英們,都沒有想到的。即使在戰後,參戰的所有國家,所有人回想起來,也都匪夷所思,讓人感到極其的不可思議。
對於出兵朝鮮的理由,中國的偉人們都有他們自己的考慮,此一戰,確實是讓中國在世界徹底站起來了。中國軍隊所表現出來的強悍的戰鬥實力,頑強的戰鬥意誌,讓世界各國都深深的折服,也讓當時的超級大國蘇聯和美國都不得不對中國重視有加,不敢肆意幹涉中國的內政,此一戰,穩固了新中國的人民政權,為中國的發展提供了相對穩定的環境,就連在台灣的那位******都會身邊******說道:“在這世界上,沒有人是他******的對手,美國說我******不行,可是他們又怎麼樣呢?我看他們西方國家也是一群蠢豬。他們和中共毛澤東比,從哪方麵都無法相比!16個國家最精良的軍隊,竟然被******打得如此狼狽,恥辱啊!******是中國人的驕傲啊,更是一名奇才。中共有多少能者,我都不放在眼裏,唯有******把我擠到這幾個小島上了。盟國也不是******的對手了,******打仗是藝術!各方麵的領導都是藝術!是高超的藝術!”
李玄內心裏知道:如今大唐的形勢,和當時的情形十分相似,但是戰爭目的、戰爭收益卻有重大的不同。
當時朝鮮想的是統一朝鮮半島,完成國家統一;美國想的則是奪得朝鮮半島,既可以威脅蘇聯,又可以威脅中國;蘇聯、中國則都不願意看到“臥榻之側,還有他人鼾睡”,不允許讓美國奪得朝鮮半島。出於維護新中國人民政權的需要,民族的獨立,中國還派了大軍進入朝鮮作戰。各國可謂是各有所求,都有本國實實在在的利益在裏麵。
但是如今大唐的形勢卻不同,吐穀渾已經被吐蕃打垮了,和吐蕃的決戰也已經慘敗了。吐蕃想的是得到大唐的尊重,讓大唐承認吐蕃的大國地位,大唐皇帝陛下應允吐蕃讚普鬆讚幹布迎娶大唐公主,和大唐這個天下的霸主,建立良好的邦交;吐穀渾想的是借用大唐的力量,讓大唐幫其大敗吐蕃,恢複其原來的領土;而大唐如果幫助吐穀渾,對抗吐蕃,卻沒有任何實實在在的利益的獲得,隻能為吐穀渾恢複了領土,和吐蕃交惡,辛辛苦苦一場,為吐穀渾做嫁衣裳,讓吐穀渾獲得實實在在的利益,而大唐卻毫無所得。
於是,李玄開口對大唐皇帝李世民說道:“陛下,臣知道陛下有心支持吐穀渾,征討吐蕃,但是臣卻認為此事萬萬不可啊。陛下是大唐天子,心中裝的是大唐社稷,裝的是大唐百姓,如果陛下執意支持吐穀渾,征討突厥,那麼臣以為此事絕不利於我大唐社稷,不利於我大唐百姓啊。陛下是大唐天子,任何事都需要衡量,有所得,則去做,無得而有失,則不去做。如果我大唐支持吐穀渾,征討突厥,那麼臣不禁要問陛下,我大唐有何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