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毫無懼色的回答道:“陛下,我大唐遭到吐蕃欺淩,臣看到我大唐武將們爭相要求為國而戰,嚴懲吐蕃,臣這心裏,說句心裏話,那真是歡喜啊。我大唐有如此眾多的能征善戰、勇於維護國家利益的武將們,那是我大唐的福氣,是我大唐百姓們的福氣啊。但是臣卻不得不站出來勸阻陛下,勸阻各位將軍們。
戰爭是國家的凶器,一旦戰爭開啟,那就意味著無數的將士們要戰死於戰場之上,許多百姓的家中,都會失去他們家中的頂梁柱,年邁的父親和年輕的兒子。
我大唐不畏懼戰爭,但是我大唐絕對不輕易開啟戰事。
此次我大唐和吐蕃的戰爭開啟,是因為吐穀渾遭受到了吐蕃的進攻,吐穀渾尊我大唐為宗主國,我大唐為吐穀渾出頭,才發動了和吐蕃之間的戰爭。吐穀渾原本為我大唐西部大國,可是如今看來卻不堪一擊,爛泥巴扶不上牆了,為了這樣一個虛有其表,實則敗絮其中的國家,要讓我大唐士卒、大唐百姓遭受損傷,遭受苦痛,臣以為此不可以取也。我大唐完全沒有必要為他國頂雷,為他國承受災難。
吐蕃能夠一舉打敗吐穀渾,就已經說明吐蕃可以替代吐穀渾的大國地位,成為大唐西部的大國。據臣所知,這吐蕃也是十分願意尊我大唐為宗主國,尊我大唐皇帝陛下為天可汗的,也是十分願意和我大唐建立和平邦交的。既然如此,我大唐何不和實力強大的吐蕃聯合,而要非與如今國勢虛弱的吐穀渾聯合,和實力強大的吐蕃對抗呢?
自古國與國之間的爭鬥,都是實力的碰撞和比拚,弱國無外交,強國則擁有絕對的話語權。吐穀渾敗了,已經被吐蕃基本上打垮了,吐穀渾的大國地位,也被吐蕃奪了去,因此吐穀渾以後,隻能成為我大唐和吐蕃的附庸,而失去了和我大唐、和吐蕃直接對話的權利。而吐蕃的壯大和他吐蕃如今所展現的實力,也贏得了我大唐的尊重和足夠的重視,也讓他們吐蕃擁有了和我大唐直接對話,討價還價的權利。
臣聽聞這吐蕃和這吐蕃讚普鬆讚幹布,原本是要和我大唐建立友好邦交的,隻是因為吐蕃讚普鬆讚幹布想迎娶我大唐公主,被鴻瀘寺卿崔亮看不起,認為吐蕃僅僅是一個國弱民窮的蕞爾小國,還妄想求娶我大唐高貴的公主,而讓吐蕃,讓吐蕃讚普鬆讚幹布倍感羞辱,方才決定開啟和我大唐的戰事,以求贏得我大唐的尊重,引起我大唐的重視。
這吐蕃並不想開啟和我大唐的全麵戰爭,也不真心想和我大唐作對,因此,他們在打完鬆州一戰後,就主動後撤回吐蕃國內,避免大唐和吐蕃的戰事擴大。吐蕃大論祿東讚也已經從吐蕃出發,向我大唐帝都長安城趕來,以求大唐和吐蕃兩國的和平,以求兩國建立良好邦交,避免戰爭發生,再讓兩國士卒、百姓們受到損傷。
因此臣以為,隻要我大唐對於吐蕃、吐蕃讚普鬆讚幹布足夠的尊重,足夠的重視,就可以和吐蕃建立和平、良好的邦交關係,而不用開啟戰事,用無數的兩國士卒、百姓的死傷,換來兩國關係的緊張,兩國戰事的無休無止,兩國仇恨的綿綿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