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 大國之爭(一)(2 / 2)

魏征的一番話,讓大唐皇帝李世民麵露沉思。、

李世民狐疑的看著魏征,之後,又看向了鴻瀘寺卿崔亮。

崔亮嚇得急忙跪倒在地道:“臣有罪,臣有眼無珠,臣沒有想到當時名不見經傳的吐蕃竟然會真的擁有如此強大的實力,如此強悍的戰力,臣有罪,臣懇請陛下責罰。”

李世民一番思考後,對崔亮說道:“你無罪,卻也有罪。無罪者,是因為不僅僅是你,即使是朕,是我整個大唐朝廷,都沒有想到我大唐西南一國——吐蕃,竟然會有如此強悍的戰力,如此強盛的國力;有罪者,則是你做為我大唐專司各國邦交的鴻瀘寺卿,竟然連和自己打交道的各國的真實情況,都不了解,不清楚,這,朕就不得不嚴懲你,治你一個失職、玩忽職守的罪責了。”

說著,李世民下令道:“免去崔亮鴻瀘寺卿的職務,這一職務暫由並州大都督府長史唐儉擔任。”

有太監摘去了崔亮的烏紗,崔亮向李世民跪著謝恩道:“陛下聖明,臣謝陛下不殺之恩。”

大唐皇帝李世民看了看群臣道:“眾位愛卿,魏征所說有理,隻是如今四方各國皆尊我大唐為宗主國,尊朕為天可汗,如果我大唐對吐蕃進攻吐穀渾一事置之不理,袖手旁觀,朕擔心各國心中難免會心有疑慮。事關大唐尊嚴,大唐大國地位,茲事體大,朕以為我大唐不得不慎重考慮。今日散朝,明日再議此事。”

群臣紛紛躬身行禮,三呼萬歲後,起身離開。

太極宮,大唐皇帝李世民和李玄相對而坐。

李世民向李玄問道:“永安王,你覺得我大唐該不該為了吐穀渾,去和吐蕃開戰啊?”

李玄陷入了沉思,他想起了後世中國的一個鄰國,一個愛惹是生非的國家——朝鮮。當時新中國剛剛建立不久,中國就和這個名叫朝鮮的國家建立了良好的邦交。可是就是這個小國,利用自己和身後大國蘇聯、中國的關係,不聽從蘇聯、中國安排,擅自進攻韓國,意圖統一朝鮮半島,結果韓國是沒抵擋住朝鮮的進攻,節節敗退,但是卻引來的韓國身後的以美國為首的聯合****的幹涉,大舉進入朝鮮半島,當時中國出於各種利益的考量,製定了抗美援朝的戰略,參加了戰爭,一戰成名,打敗了以美國為首的聯合****,最終迫使以美國為首的聯合****不得不在停戰協定上簽字,讓整個世界都不得不對新中國刮目相看,不得不給予中國足夠的尊重,穩固了新中國的人民政權。這一戰,整個中國軍人犧牲十八萬三千一百零八人,以美國為首的聯合****,也是死傷慘重,而主動挑起戰端的朝鮮,則開啟了以小國挑起大國爭鬥的戲碼,擴大了自己在全球的政治影響力,也讓全球國家都不得不重視起這個彈丸小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