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四章 仁孝之人(1 / 2)

太上皇李淵的驟然駕崩,太子承乾倒是明白李世民和李淵心有隔閡(he),緊跟李世民的步伐,禮節做的挺足,就是不甚悲痛;魏王李泰則更為可恨,仿佛他祖父李淵的駕崩和他沒有一丁點關係似的,依舊吃喝玩樂,拉攏朝中官員,去做他的爭取儲位的大事;唯有晉王李治痛哭流涕,悲傷不能自已,以至於還因此大病一場。太子承乾、魏王李泰、晉王李治的一舉一動,都在大唐皇帝李世民的關注之中。

太極宮,大唐皇帝李世民端坐於龍椅之上,滿懷感慨的歎氣道:“太子承乾,揣摩朕的態度,緊隨朕的步伐。朕雖然與太上皇之前有所隔閡,可是太上皇對於他、李泰、稚奴,可是都不薄啊,對他們三位可都是疼愛有加啊,大人之間的恩怨,他們做為子孫,應該想辦法緩解,而不是繼承和延續啊;揣摩朕的心理,緊隨朕的步伐,太子承乾,他這是把政治置於親情之上啊,他不知道,這世間最最重要的就是那難得的親情,最是無情帝王家,如果連那最後一丁點兒的親情,都不重視,不珍惜,那又與不知親情,隻知利益、好處的牲畜又有何異呢?

魏王李泰,畜生一個,在他心中,可還有一丁點兒的忠孝仁義的理念?孔聖人所傳授的孝道,他是忘了個一幹二淨啊,讀了這麼多年的書,他也是一句也沒讀到心裏,隻停留在嘴皮子之上了。這樣的人,如果真的成為儲君,繼承大統,繼承我大唐這萬裏河山,那可真將是我大唐的災難,我大唐百姓們的災難啊。

隻有稚奴是位仁義之人啊。朕的三個嫡子,此次,唯一有人情味的人,就隻有他了。稚奴是仁義之人,以後繼任大統,也必將是位心懷百姓的仁義之君啊,他才是我大唐、我大唐百姓期盼的明君啊。”

大唐帝都長安城,中書侍郎岑文本的府邸。

書房內,中書侍郎岑文本和秘書監蕭禹相對而坐。

岑文本麵帶憂慮的對蕭禹說道:“蕭大人,如今晉王李治的年齡可不小了,他可是陛下的嫡三子啊。咱們可不能這邊使著勁讓魏王李泰將太子承乾拱下了儲位,最後讓他晉王李治撿了桃子,成為我大唐儲君,以後繼任大統啊。”

蕭禹則笑道:“岑大人過慮了,這晉王李治學的是什麼知識,你我可都是一清二楚的啊。滿口之乎者也,盡冒酸文,對於治國,實無一策,這樣的人,還會撿了桃子,成為我大唐儲君,繼承大統,那不是天大的笑話嗎?到時候,群臣們肯定都不會選擇這樣一個人,作為我大唐儲君的啊。”

岑文本依然麵帶憂慮的說道:“我的計劃雖然精準,慫恿有才無德的魏王李泰,扳倒懦弱的太子承乾,最終已達到讓蜀王殿下繼任儲位,承繼大統的目的。可是這晉王李治畢竟是陛下的嫡子啊,隻要他留在這長安城中,他就擁有成為儲君的資格的。蕭大人,你看看,如今除下陛下幾個年幼的兒子,其他成年的兒子,留在我大唐帝都長安城的,還有哪幾個呀?不就是太子承乾、魏王李泰、蜀王殿下和他晉王李治了嗎?這四位在陛下的心中,那可都是有可能成為儲君的,其他德才不足的皇子們,哪一個不是早早就被陛下打發出去,到各自的封地,成為藩王了呀。蕭大人可別忘了,蜀王殿下之前就是因為咱們背叛,勢弱,被陛下貶到蜀地就藩的啊,隻是如今,陛下對於太子承乾、魏王李泰都不滿意,方才召蜀王殿下回京,以做儲君之選的啊。這晉王李治,如今就是我謀劃中最大的一個變數,一定要想辦法,將他攆出大唐帝都長安這個大唐的政治權力中心,讓他以後再也無法成為我大唐儲君備用人選,如此,我才能放心,我的計劃也才能夠有條不紊(wen)的按照原計劃實施,保證蜀王殿下以庶子身份,成為大唐儲君,繼任大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