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想搞定別人之前,先要懂得搞定自己。除了需要進行必要的自我審視之外,還得懂得自我觀照,正視自己的性格和習性,進而有所修行,這樣才能搞定自己。而當你把自己搞定的時候,那麼你會發現,搞定陌生人對你來說更是信手拈來。
現實生活中,不少朋友由於內向的性格或消極的人生態度,會,拒絕參加,也就是我們說的。
然而,現代社會紛繁複雜的人際關係中,不可避免地要與陌生人打交道:你可能需要和陌生人進行交談,需要在公眾場合發表你的意見,或是在談判、晚宴等各種社交場所與陌生人斡旋。每到這時,你往往就會感覺到不安,表現失常。其實,這是社交恐懼在作怪。這種恐懼使你遠離人群,不能正常地社交,給你的生活與工作帶來了很多弊端。因此,想要成功地和陌生人打交道,你首先要做的就是調節恐懼情緒,突破心靈阻力。
那麼,什麼是恐懼?它的根源源於何處?為什麼它能困擾人們的思想,使那麼多人變得膽小懦弱、不敢與陌生人接觸呢?其實恐懼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可怕,恐懼隻是一個單純的思想問題,是想象中的妖魔鬼怪,當我們意誌堅定、戰勝自己強大內心的時候,它對我們並沒有任何威脅。於盈盈是一名剛剛畢業的大學生,雖然她成績優異,但她長期以來一直經受著社交心理障礙的困擾和折磨。她從小性格內向、膽小、孤僻,再加上父母管教嚴格,除了學校和家,她很少在外玩耍。
上了大學,她更加害怕和人接觸。她認為自己是個怪人,怪毛病就是恐懼。上大學以來,就連自己身邊的同學,她都不敢多說話,與人講話時不敢直視,眼睛躲閃,像做了虧心事。一說話臉就發燒,低頭盯著腳尖。她不願與其他同學接觸,覺得別人討厭自己,在別人眼中是個“怪人”。更為嚴重的是,現在她連在自己的親友麵前都感到極不“自然”了。
畢業了,同學們都忙著投簡曆,參加各種招聘會,而她看到麵試官就臉紅心跳,說不出話來。為此,她懊惱極了,不知道該如何克服這個毛病。無疑,於盈盈就是有恐懼陌生人心理障礙的那種人。而導致她不敢與人交往的原因,多半起源於恐懼。這樣的人在與陌生人接觸的時候,會習慣性地用冷漠把自己包裹起來。
可見,“陌生”就是人際心理的距離,你越是害怕與陌生人打交道,你的人際交往能力就越差,與別人的人際心理距離就越大。當你克服恐懼情緒之後,你就會變得越來越強大,也就更加喜歡與陌生人接觸,更不會再受社交恐懼的折磨。
那麼,如何擺脫與陌生人交往的恐懼心理呢?
第一,擺脫懼怕觀念
我們知道懼怕與陌生人交往是一種心理疾病,其實,它更是一種觀念問題。讓我們來假設一種情形:如果我們周圍所有的人在與別人接觸的時候,都會感到緊張、心慌、麵紅耳赤、語無倫次。而且這種症狀越明顯,越合理,越受人歡迎,那麼陌生人恐懼症的患者就不會再感到擔心和害怕了。因此,治療陌生人恐懼症關鍵就在於讓患者放下心中的“擔心”,一旦“擔心”被放下,陌生人恐懼症就可能在極短的時間內獲得治愈。
第二,不要過高估價陌生人
處處高估陌生人,認為自己不如他,甚至一無是處,這是不對的。應當多想一想自己的長處,以此增強你的自信心,進而達到消除和緩解緊張的目的。
第三,多參加一些集體活動
害怕與人交往的人越是害怕越是容易逃避,愈是逃避愈是害怕。所以,要盡量多地參加一些集體活動來克服這種障礙,當你與人交往的次數多了,自然也就不害怕了。
第四,直接向對方表達自己的緊張和焦慮
比如當你去陌生拜訪一位領導的時候,為了消除自己的緊張情緒,你可以說“您好!見到您很高興,但是由於很仰慕您,所以見到您有點緊張!”,當你向陌生的對方表達出自己的心聲之後,那麼,你的緊張和焦慮也就隨之減少了很多。
第五,擁有一顆平常心
以平常心來對待,也就是當你在與陌生人接觸時,不要把對方看得很重要,保持順其自然的心理,該做什麼事就去做什麼事,堅持把自己該做的事和能做的事做好。
第六,借助深呼吸
當你在社交場合中感到緊張時,可以找一個不引人注目的角落,以盡可能慢的速度做幾次深呼吸,同時在心裏默念:放鬆、放鬆。
生活中離不開與陌生人的溝通和交往。社會是一個大家庭,是由熟識的人、陌生的人、半熟識的人、半陌生的人組合成的,正因為這些人彼此交往、相識、溝通等,這個家庭才充滿如此的生氣和活力。所以,我們應該勇敢地邁出和陌生人交流的第一步,學會與陌生人相處,這既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別人,更是為了大家的和諧相處。
一語搞定陌生人
讓自己輕鬆起來,不要為自己的交往設限。我們的人際圈中既需要老朋友,也需要新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