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原則是:我們和一個陌生人打交道時,總是先把手伸給對方,請求對方和我們握手,因為我們知道,這是向他人表示尊敬的一種方式。
其實,最初握手所代表的含義與現在的不同,握手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當時,人們用以防身和狩獵的主要武器是棍棒和石塊。所以他們遇見陌生人時,如果大家都無惡意,就要放下手中的東西,並伸開雙手,手心向前,向對方表明自己手中沒有武器,然後走近,互摸左手以示友好和親善,它是指敵對雙方握手言和的意思。時間到了現代,這種見麵摸手的習慣沿襲至今就形成了握手禮!握手直接關係到我們在社交中的個人形象,握手所體現出來的是人的修養問題,所以,為了給第一次見麵的人留下一個好印象,在與陌生人握手時應該格外注意。我們必須要記住的取得有效握手的五個原則。
第一,握手的主動和被動。
一般情況下,主動和對方握手,表示友好、感激和尊重。在別人登門拜訪時,主人應先伸手,以表示對來訪者的歡迎;離別時,正好相反,先伸手握別的應是客方。這樣才能表達出自己對主人的盛情款待和自己打擾的歉意。一般情況下,送客人的時候,主人不能先伸出手去與客人握手,這樣容易造成誤解,讓客人以為你不耐煩了,不歡迎自己,要催促自己離開。
主、客雙方在別人引見或介紹時,一般是主方、身份等級高或年齡較大的長者先伸手;在異性人員之間,男性一般不宜主動向女性伸手。無論在何種場合,當你發現對方不懷好意,企圖侮辱自己的人格時,即使他主動伸出手來,你也可拒絕和他握手,以示抗議。與女性握手,應等對方首先伸出手,男方隻要輕輕的一握就可。如果對方不願握手,也可微微欠身問好,或用點頭、說客氣話等代替握手。一個男子如主動伸手去和女子握手,則是不太適宜的。如果握手雙方身份不同,主賓有別,輩分有大小之分。這時在握手時需要注意的是:一般是先貴賓、老人,後同事、晚輩,先女後男。
第二,握手的方式要正確。
在與對方進行握手時,身體取近似立正姿勢,用右手與對方握手,然後身體稍微向前傾,目視對方,這樣做是為了表達你對對方的關注和尊重。
第二,握力應當緊穩,但勿太用勁使對方覺得不適。
握手的力度往往傳遞著你的感情信息,所以,在握手時,要注意以下方麵。有力的握手,雖然表示對對方的信任和尊重,或者你們之間關係比較親密,或者表示謝意和較強的自信心。但如果用力過猛,則會使對方難以接受,會使對方誤認為你另有目的或者是在向對方示威,這會給對方留下不好的印象。當然,如果在握手時,敷衍了事,會使人感到你缺乏熱情、沒有誠意,不重視,這也同樣會給別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第三,臉的朝向和身體的彎度。
握手時臉的朝向一般為麵對麵視;身體的彎度依對方的條件而定。不能昂首挺胸,身體可稍微前傾,以示尊重,但也不能因對方是貴賓時就顯得膽小拘謹,隻把手指輕輕接碰對方的手掌就算握手,也不能因感到“榮幸”而久握對方的手不放。
第四,握手要講究先後順序。
在社交中,如果兩個人的身份不相上下,這時,應該同時伸出手來。但是有一點需要注意,就是如果你比對方出手快,它會給對方帶來這樣一個暗示:你非常友好,樂意並重視發展雙方的關係;而如果出手太慢,就會傳達出相反的效果,表示握手缺乏誠意、信心不足,無進一步深交的願望。所以,在和你身份地位差不多的人握手時,要盡量稍微快一點點,以便給對方一個積極熱情的印象。
第五,握手時間要把握好。
見麵雙方握手,時間要把握得當,一般在3-6秒之內,根據具體情況隨機應變。和異性握手的時間要短,一般在l一3秒之內。如果雙方之間的關係比較親密或者對方是一個比較重要的人物,握手的時間可適當延長,還可以使握著的手上下搖擺幾下,表示你對他的格外熱情和尊重。
第六,握手的時候要注意自己的表情。
握手時,應微笑致意,不可目光看別處,或與第三者談話。握手後,不要當對方的麵擦手。為了能給別人一個更加深刻的印象,更恰當地表達你的友好,應該配合自己自然的表情。從而拉近你們之間的距離。
握手的一般程序為:輕輕敲門,進入,東西放在合適處,走到對方麵前握手,輕輕把對方拉向自己,晚鬆手一秒鍾。
注意:握手前應對手進行必要的清潔處理。
不要以為握手是一件小事情,其實它所體現出來的東西不容忽視。一個人的修養和習慣,包括對別人的看法都隱藏在這個小小的動作之中,所以,想要給第一次見麵的人留下好印象,讓自己的待人接物表現得恰到好處,就很有必要通過握手這個小動作,正確地向對方表示友好。
一語搞定陌生人
握手既是一種禮儀方式,也可稱之為人類相同的“次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