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5章 與陌生人套交情(1 / 1)

我們經常會遇到陌生人,公交車上的鄰座,火車裏的上下鋪,地鐵裏站在你旁邊的人,同乘一部電梯,同在一個屋簷下躲雨,同一個考場的考生,參加同一次麵試等,這都是與陌生人打交道的機會,隻要你願意與陌生人接近,你就有機會與對方結識。如果你隻是沉默地對待別人,那樣的氣氛就很尷尬了。因此,在與陌生人初次見麵的時候,要懂得與陌生人套交情,結交陌生人。

和陌生人搭訕,套近乎,總是以這樣的方式開始:“您是哪裏人?”“哪個學校畢業的?”“聽口音,你家是南方人……”。初次見麵,這些都算是挺好的話題,以此作為開始,繼續交談下去就會容易許多。其實,這絕不是簡單的寒暄,而是以此達到與陌生人套近乎的目的,如果你達到了這個目的,那麼,接下來的接觸就會容易很多。1984年5月,美國總統裏根訪問上海複旦大學。在一間大教室裏,裏根總統麵對數百位初次見麵的複旦學生,他的開場白是這樣說的:

“其實,我和你們學校有著密切的關係。你們的謝希德校長同我的夫人南希,都是美國史密斯學院的校友。照此看來,我和在座各位自然也就都是朋友了!”

此話一出,全場鼓掌。短短的兩句話,就使幾百位黑頭發黃皮膚的中國學生把這位碧眼高鼻的洋總統當做了十分親近的朋友。接下去的交談自然十分熱烈,氣氛極為融洽。裏根總統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打動如此多的陌生人,拉近心理上的距離,靠的就是他緊緊抓住了彼此之間還算親近的關係,主動與陌生人套近乎。

外交史上也有一則通過套近乎而成功達成談判目的軼事:一位日本議員去見總統納賽爾,由於兩人的性格、經曆、生活情趣、政治抱負相距甚遠,總統對這位日本議員不大感興趣。日本議員為了不辱使命,搞好與當局的關係,會見前進行了多方麵的分析,最後決定以套交情的方式打動納賽爾,達到會談的目的。下麵是雙方的談話:

議員:閣下,尼羅河與納賽爾,在我們日本是婦孺皆知的。我與其稱閣下為總統,不如稱您為上校吧!因為我也曾是軍人,也和您一樣,跟英國人打過仗。

納賽爾:唔……

議員:英國人罵您是“尼羅河的希特勒”,他們也罵我是“馬來西亞之虎”。我讀過閣下的《革命哲學》,曾把它同希特勒《我的奮鬥》做比較,發現希特勒是實力至上的,而閣下則注重人情味。

納賽爾:嗬,我所寫的那本書,是在革命之後的幾個月內匆匆寫成的。你說得對,我除了實力之外,還注重人情味。

議員:對呀!我們軍人也需要人情。我在馬來西亞作戰時,一把短刀從不離身,目的不在殺人,而是保衛自己。阿拉伯人現在為獨立而戰,也正是為了防衛,如同我那時的短刀一樣。

納賽爾:閣下說得真好,以後歡迎你每年來一次。

此時,日本議員順勢轉入正題,開始談兩國的關係與貿易,並愉快地合影留念。

通常,麵對一個陌生人,隻要事前作一番認真的調查研究,往往都可以找到一些或近或遠的親友關係。而當你在見麵時及時用上這層關係,就能瞬間縮短心理距離,使對方產生親近感,特別是突然得知自己麵前的陌生人與自己有某種關係時,更有一種驚喜的感覺。從而打破那種陌生感,激活對方說話的心態。

現實生活中,這種獻殷勤、套近乎的方法常常用於求別人辦事之中,一旦關係密切後,別人就是想拒絕你的請求也難於張口了。

表麵看起來,陌生人很生疏,與他套近乎難似上青天,其實不然,因為對方不了解你,同時也不好隨便拒絕你。隻要話語客氣,禮貌表達,多在話裏頭拋幾個“繡球”給他,自然關係就近了。

一語搞定陌生人

對陌生人也好,對熟人也好,關係親近的最佳途徑就是套近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