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陌生人打交道,第一句就要稱呼對方,如果你的稱呼讓對方滿意,那麼就能給對方好感。相反,若你稱呼對方不恰當,對方給你的“印象分”就不會高,那麼接下來你就可能給人產生不好的印象,影響到交際的效果。
在通常情況下來說,稱謂是一種隨交情的遞增而逐步、隨意化的,可是,人們常常在初識時稱呼上不知如何是好。李平在剛上班的時候,就曾因此備受尷尬之苦。報到的那天,接待她的是公司的一位科長,人很隨和,對下屬也是客客氣氣的。第一次見麵,李平恭恭敬敬地喊了一聲:“王科長,您好!”科長聽了,抿嘴一樂,很隨和地說道:“別那麼認真,叫我老王好了。”但是,再遇到科長時,李平想了又想,但還是不知道該如何稱呼他。可見,稱呼雖然僅僅是幾秒鍾就可以說出來的事情,但有時讓人犯難的時間卻要高出說出的好多倍。
稱呼的正確、適當與否,不僅體現著自身的教養、對對方尊重的程度,而且體現著雙方關係的親密程度和社會風尚。所以,在稱呼時務必注意:一是要合乎常規,二是要入鄉隨俗。三是要遵循先上級後下級,先長輩後晚輩,先女士後男士,先疏後親的禮遇順序進行。
當然,在使用稱呼時,往往由於地域的不同或者誤讀的過失,很多人無法避免失敬的做法。比如山東人喜歡稱呼“夥計”,但南方人聽來“夥計”肯定是“打工仔”。
不僅如此,使用不當的稱呼或使用庸俗的稱呼都要十分注意。工人可以稱呼為“師傅”,道士、和尚、尼姑可以稱為“出家人”。但如果用這些來稱呼其他人,也許還會讓對方產生誤解。
那麼,對陌生人怎樣稱呼才算合適呢?一般來說可用以下幾種方法:
第一,用通稱
可根據人的具體年齡、性別、職業等情況稱“同誌”、“朋友”、“師傅”、“先生”、“小姐”等。對男人一般可以稱“先生”,未婚女子稱“小姐”,已婚女子稱“夫人”或“太太”,若已婚女子年齡不是太大,叫“小姐”,對方也絕不會反感。而稱未婚女子為“夫人”就是極不尊重了。所以,寧肯把“太太”、“夫人”稱作“小姐”,也絕不要冒失地稱對方為“夫人”、“太太”。一般說成年的女子都可稱“女士”。
第二,可以親屬稱謂相呼
可根據對方的性別、年齡等情況,以父輩、祖輩、平輩的親屬稱謂相稱,如“大伯”、“阿姨”、“老爺爺”、“大娘”、“大嫂”、“大姐”等。稱呼對方“大嫂”還是“大姐”時,必須謹慎從事,因為對方婚否不好確定,在沒有把握的情況下,稱“大姐”比較穩妥。
第三,是用“姓 身份”、“姓 職業”稱呼對方如“王經理,你好!”“李主任,你好!”
在與陌生人打交道之前,我們不可能首先就問對方,該怎麼稱呼他合適,所以我們隻能根據他的衣著打扮來判斷對方的年齡,然後給對方一個較為合適的稱呼。
一個恰當的稱呼能開啟你與他人良好關係。所以,為了不在稱呼的問題上遇到麻煩而影響人際交往,為了得到他人的認可,就要在把握對人的稱呼上下工夫了,尤其是在麵對不熟悉的人的時候。
一語搞定陌生人
恰當的稱呼是融洽人際關係的晴雨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