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初次與一位陌生人進行交流的時候,他是在靜靜地聆聽你的談話,還是在不經意間時常打斷你的談話?或者將你晾在一邊,做自己的事情?如果都是後者,那麼,請問,遇到這樣的陌生人,你會對他們產生好的印象嗎?很顯然,不會。
可見,當我們希望和一個陌生人打開一道友誼之窗的時候,傾聽是我們首先要注意的一個重要環節,傾聽他的每一句話,每一種思想,每一種情緒……很快,他就會對你這位忠實的“聆聽者”產生好感。
耐心的傾聽能使初次相識的人感覺到你對他們的尊重,這種良好的感覺使得他們欣賞你,並願意與你接近。這樣雙方彼此之間的距離必然會被拉近。
著名學者查裏·艾略特說:“成功交談有一點秘密,專心致誌地聽別人講話相當重要,什麼也比不上注意聽,因為它是對講話人最好的恭維。”善於說是一種天性,而認真傾聽是一種修養,它體現了對人的尊重,它能創造一種與說者心理交融的談話氣氛。
但在與陌生人交往中,怎樣聆聽對方的談話呢?以下幾點需要注意:
(1)專注有禮
當聆聽別人談話時,應全神貫注地目視對方,還可以通過點頭、微笑及其他體態語言的運用,使對方感覺到自己對談話內容感興趣。對外界造成的種種幹擾,要盡量做到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主觀上產生的心理幹擾,也要盡量控製。一個出色的聆聽者,本身即具有一種強大的感染力,能夠引起對方的談話興趣。
(2)傾聽要虛心
與陌生人談話是一個溝通信息、聯絡感情的事情,所以在聽人談話時,應持有虛心傾聽的態度。有些人覺得在某個問題方麵自己知道得更多,就經常打斷對方的講話,斷然中途接過話題,迫不及待地發表自己的意見,不顧對方的想法而自己發揮一通,這是不尊重對方的表現,而實際上你也未必在此時就真正把對方的意思聽懂、聽明白,甚至常常是沒說上幾句話,就談崩了,這就是由於沒有虛心傾聽對方談話而造成的。
在與他人談話的場所,如果你不讚成對方的某些觀點,除非是對你無話不談的知心朋友,否則一般應以委婉的語氣表示疑問,請對方解釋得詳細一些。或者說:“我對這個問題很感興趣,我一直不是這樣認為的”、“這個問題值得好好地想一想”。即使你想糾正對方的錯誤,也需要在不傷害對方自尊的前提下以商討的語氣說:“我記得好像不是這樣吧……”,如此這般,就足以使對方懂得你的意思了。不必要因為與其爭辯而打亂彼此之間和諧的交流氛圍。
傾聽要耐心
就一般交談內容而言,並非總是包含許多信息量的。有時,一些普通的話題,雖然對你來說已經知道的很多了,可對方卻說得不亦樂乎,這時,出於對對方的尊重,就應該保持耐心,不能表現出厭煩的舉動。
有人統計指出,我們說話的速度是每分鍾120-180個字,而大腦思維的速度卻是它的4-5倍。所以對方還沒說完,我們早就理解了,或對方隻說了幾句話,我們就已經知道了他全部想表達的意思。這時,思想就容易開小差,同時外表會表現出心不在焉的下意識動作和神情,以至於對對方所說的話聽不進去,當說話者突然問你一些問題和見解時,而你隻是毫無表情的緘默,或者答非所問,就會使對方難看或不快,覺得“對牛彈琴”。
越是善於耐心傾聽他人說話的人,那麼他獲得良好溝通的可能性就越大,因為聆聽是褒獎對方談話的一種方式。一個人如果能夠耐心傾聽對方的談話,就等於告訴對方“你是一個值得我傾聽講話的人”,這樣無形之中就能提高對方的自信心,加深彼此的感情,為彼此之間的友情創造了和諧融洽的環境和氣氛。因此,聽人談話應像自己談話那樣,始終保持飽滿的精神狀態,專心致誌地注視著對方。當然,如果你確實覺得對方講得淡而無味、浪費時間,則可以巧妙地提出一些你感興趣的問題,不露痕跡地轉移對方的談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