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博弈時代:走進博弈的逆向心計(2 / 3)

首先,參與人是孫悟空和豬八戒,這是毋庸置疑的,他們要通過石頭、剪刀、布的方式來決定勝負,這是博弈的行為。同時,無論是孫悟空還是豬八戒,他們如何出招,關鍵在於他們推測對手如何出招。如果孫悟空推測豬八戒可能出剪刀,那麼他的最優策略是出石頭,其他策略都是下策。同理,豬八戒的選擇也一樣。因此,孫悟空采用什麼策略,關鍵取決於豬八戒的策略,而豬八戒采取什麼策略反過來又取決於孫悟空的策略。這表明孫悟空和豬八戒的策略具有相互依存性。在這裏對手的決策是就博弈的信息,而根據觀察到的對手如何決策做出的行為決定,就是孫、豬二人的博弈策略。兩人的決策次序是同時,而收益和結果是相同的,都是不用承擔找水的義務。

由此可知,以上的例子是博弈,而且是一個很典型的博弈,它包含了博弈的八項構成要素,具備了博弈的所有特征。

因此可以知道,對於一個例子或事物是不是博弈,就可以通過對博弈的構成要素的分析而得出結論。

事實上,博弈行為本來就隻是一種生活中的日常現象。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要分析他人的意圖從而做出合理的行為選擇,而通過了解博弈的構成,就可以更好地領悟博弈的環境條件和規則,從而確定你的策略和行為,以期得到相應的結果。

因此,了解博弈的構成要素,才能夠更加深入地探究博弈背後的深層意義,才能夠更好的掌握博弈的技巧。

博弈的基本分類

從前麵的介紹可以看到,博弈論強調了時間順序和信息的重要性,認為時間順序和信息是影響博弈均衡的主要因素。在博弈過程中,參與者之間的信息傳遞決定了其行動空間和最優戰略的選擇;同時,博弈過程中時間先後順序、參與人的行動次序對博弈最後的均衡有直接影響。

因此,博弈的分類可以從參與人行動的次序和參與人對其他參與人的特征、戰略空間和支付的知識、信息是否了解兩個角度進行。從不同角度對博弈可以有不同的分類。

1、按照參與人的先後順序、博弈持續的時間和重複的次數,可以將博弈分為靜態博弈和動態博弈。

靜態博弈是指在博弈中,參與者同時采取行動,同時進行策略決定,參與者所獲得的支付依賴於他們所采取的不同的策略組合情況。因此,靜態博弈也稱為“同時行動的博弈”。或者盡管參與者的行動有先後順序,但後行動的人不知道先行動的人采取的是什麼行動。前麵提到的“石頭、剪刀、布”的例子,孫悟空和豬八戒同時出招,同時進行策略的分析和決定,因此是靜態博弈。

動態博弈是指在博弈中參與人的行動有先後順序,且後行動者能夠觀察到先行動者所選擇的行動。在動態博弈中,各博弈方輪流選擇的可能是方向、大小、高低等,也可能是其他各種具體“行動”。

來看一個動態博弈的例子。

一個容量有限的市場已經被廠商甲搶先占領,而另一個生產同樣產品的廠商乙也很想加入該市場,分享一定的利潤。但廠商乙知道一旦進入該市場,廠商甲就可能通過競爭手段打擊自己。如果廠商甲不肯善罷甘休,采取打擊排擠態度,廠商乙不但不能盈利,而且還會出現虧損。那麼廠商乙究竟應不應該進入這個市場,廠商甲是否真的會反擊,就構成了兩人博弈的問題。由於在這個博弈中必須是廠商乙的行為發生在先,廠商甲要等廠商乙行為之後才知道是否有行為的必要,來采取針對性行為,因此這就是一個動態博弈。

2、如果按照參與人對其他博弈者所掌握信息的完全以及完備程度進行分類,博弈可以劃分為完全信息博弈與不完全信息博弈,確定博弈與不確定博弈,對稱信息博弈與非對稱信息博弈等。

完全信息博弈是指在博弈過程中,每一個參與人對其他參與人的特征、策略及收益有準確的信息。嚴格來說,完全信息博弈是指參與者的策略空間和策略組合下的支付,是博弈中所有參與者“公共知識”的博弈。

在不完全信息博弈中,首先行動的自然決定了博弈者以多大不可能性采取某種行動,由自然決定的每個博弈者以多大的可能性采取某種行動的情況隻有每個博弈者自己知道,其他博弈者都不知道。

確定的博弈是指不存在由自然作出行動的博弈,否則就是不確定的博弈。

對稱信息博弈和非對稱信息博弈有哪些不同之處?下麵的小故事可以給你答案:有一對夫妻生活十分貧困。妻子有一頭美麗的金色長發,丈夫則有一塊祖傳的金表,除此之外,他們一無所有。到了聖誕節的時候,他們甚至沒有錢給對方買禮物。為了給對方買一份禮物,丈夫賣掉了心愛的手表,買了一個漂亮的發夾,想讓妻子用來紮頭發;妻子則剪掉了長發為丈夫買了一條表帶。

等到他們交換禮物的時候才發現,花了巨大代價換回的東西,對心愛的人來說已經沒有任何用處和意義了。

因此說,信息是博弈論的重要內容。如果夫妻兩人在買東西之前進行一下溝通,就不會出現這樣的事情了。

3、如果按照參與人之間是否存在合作進行分類,博弈可以劃分為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

合作博弈是指參與人之間有著一個對各方具有約束力的協議,參與人在協議範圍內進行的博弈。人們分工與交換的經濟活動就是合作性的博弈。如果博弈者無法通過談判達成一個有約束的契約來限製博弈者的行為,那麼這個博弈為非合作博弈。

根據上述分類,非合作博弈又可以分為四種不同類型:完全信息靜態博弈,完全信息動態博弈,不完全信息靜態博弈,不完全信息動態博弈。

博弈,就是用遊戲的思維來突破局限,解決現實問題的策略。了解博弈的分類,才能夠在博弈的世界中了解不同博弈方式帶來的不同結果,以及不同的博弈類型在這一理論中的地位和用途,為人們更為合理地了解和應用博弈論提供了基礎。

利益時代的衝突與和諧

2000多年前,雄才大略的秦始皇統一了中國,並創建了當時曆史上最強大的帝國。從當時的曆史條件來看,秦國雖然在商鞅變法之後實力大增,但其綜合實力還是遠遠不能與六國相比。在這種情況下,六國與秦國的關係可能出現兩種局麵:其一,六國采用“合縱”政策對抗秦國,也就是各國締結軍事盟約,共同抵禦秦國的侵略,秦國若對任何一個國家發動侵略,其他國家必須無條件出兵營救;其二,六國采用“連橫”政策與秦國妥協,就是各國都與秦國簽訂友好條約,保持雙邊和平關係。

當時七國之中,齊國實力可以與秦國相抗衡,故而成為六國軍事同盟的核心。這也就意味著,一旦齊國放棄“合縱”政策,六國的軍事同盟就將瓦解。秦王嬴政不可能看不到這一點,因此秦國要消滅六國,首先就要對付齊國。

在這種情況下,秦國與齊國均有兩種戰略政策可以選擇,即“合縱”與“連橫”。第一,如果秦國默許齊國采用“合縱”政策,結果自然是秦國統一六國的夢想將被遏製,而齊國成為六國領袖,勢力將會擴張;第二,如果秦國采取“連橫”政策,齊國仍然采取“合縱”政策,結果自然是秦國與六國處於對峙狀態;第三,如果秦國沒有吞並六國的野心,默許六國“合縱”,齊國卻采用“連橫”政策與秦國示好,秦國自然也無法一統天下,齊國的勢力會得以擴張。而最終的結果是,為了明哲保身,齊國默許秦國的“連橫”政策並與秦國建立友好外交關係,結果最終被滅,而千古一帝秦始皇得以名揚千秋。

從這個的故事中,可以看到博弈中包含了競爭與合作兩種截然不同的策略。所謂競爭合作,就是指一個博弈中,並不僅僅存在競爭,同時還包含著潛在的合作因素;同樣,合作中也包含著潛在的競爭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合作博弈指的並不是合作各方具有合作的意向或態度,而是指在博弈中有一些對博弈各方都有一定約束力的協議或契約。

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統一油價對抗西方石油公司便是合作博弈最典型的例子。1960年9月,伊拉克、伊朗、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和委內瑞拉的代表在巴格達開會,決定聯合起來共同對付西方石油公司,維護成員國的石油收入。歐佩克組織在這個時候應運而生。歐佩克現在已發展成為擁有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一些主要石油生產國的國際性石油組織,它統一協調各成員國的石油政策,並以石油生產配額製的手段來維護它們各自以及共同的利益,把國際石油價格穩定在公平合理的水平上。

從博弈論的角度來看,當一個人在事業上裹足不前的時候,首要的問題是尋找一個合理的策略,而這個合理的策略,勢必要建立在一個牢固的基點之上,這樣才能切實可行。如果在困境之中,有人與你因為同樣的原因無法抽身,那麼你就可以考慮和這個人一起合作以擺脫不利的處境,在合作的基礎上創造雙贏的局麵。